现在,第三世界国家都在寻找脱贫致富之路,而认真研究一下哥伦比亚是如何通过发展花卉业进入小康的经验,对第三世界国家是非常有益的。
在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花卉出口国排名榜上见不到的哥伦比亚,而今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年创汇4亿多美元。
据考察牞哥伦比亚花卉的种植虽有悠久历史,但花卉的出口,则是近二三十年开始发展起来的。1965年该国花卉首次出口美国,出口额仅达1.5万美元左右,此后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花卉出口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粮农、菜农纷纷改种鲜花,大力发展鲜花的商品生产和出口,使花卉生产更加蓬勃兴旺。现在,该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4200多公顷,年产鲜花50多亿支,其中40%用于国内销售, 60%用于出口。
花卉成为该国出口创汇商品,花卉生产则成为哥伦比亚的致富之道,以玫瑰为例,从该国目前的管理水平来看,每公顷种植7万株,单株月均产花1.5支,全年共18支,每公顷年产花约126万支,其中95%质量达到出口标准。若按每支平均0.5美元的出口价格计算,则每公顷的产值可达60多万美元。花卉在哥伦比亚,可谓名副其实的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了。
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实行专业化生产
早在十几年前,哥伦比亚政府对种花这个新产业就给予大力扶植,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根据市场需要推广采用先进栽培技术、改进和改良花卉品种、努力开拓新市场等,从而促进了花卉的种植和出口的大发展。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生产农场约有100多个,出口的主要花卉品种约十来种。
在哥伦比亚,每个农场的花卉面积约20至30公顷,但为了实现规模化专业生产,一个农场原则上只生产2至3种花卉。花卉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较高,分工严密细致,花卉种植、管理、采集、分类、加工处理、保鲜冷藏和装箱贮运等都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套严格的规程和制度。可以说,该国花卉的生产,已经从初级的、粗放的自然式种植逐步向高级的集约化、专业化、工厂化和现代化的大生产过渡。
坚持科学管理把先进科技引入花卉生产
在哥伦比亚,一般每6公顷花卉配备一名农艺师,每公顷配备3名技术员,施肥,灌溉均采用管道喷灌或微型滴灌。特别对施肥要求严格,除在播种、栽植之前施足底肥和有机肥外,每个月还定期化验2至 3次土壤肥力,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确定肥料配方,及时施肥。土壤肥力的测定,除由技术人员进行常规测定外,还定期抽样送到美国权威部门测定。对病虫害的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一般不使用化学农药,凡有病虫害侵袭的植株,都要烧掉。苗木的繁殖,采用现代化的组织培养法,一般每个花卉农场,都有一个设备先进的组培室。花卉原种一般直接从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引进。花房都安装大蒸气杀菌消毒设备,花房温室设有自动喷水、光照灯、保温暖气等现代化装置,不仅使鲜花一年四季欣欣向荣,而且质量不断提高。
注意研究市场动向学会“生意经”
哥伦比亚人不仅善于养花,还很懂花卉生意经。他们认为卖鲜花,关键是个“鲜”字,所以他们一般在下午3时左右剪花,经分类装箱后,马上送到冷库保存,第二天一清早就把花运往机场,直接空运到销售国机场拍卖,省去一切周转手续。鲜花到顾客手中仍然保持初放的美姿,深受顾客欢迎。
为了增加销售额,花卉经纪人还十分注意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花卉的不同需要。如欧洲人喜欢购买含苞欲放的丁香,所以凡销往欧洲的丁香都要提前剪枝。而美国人喜欢艳丽怒放的丁香,所以他们运往美国的丁香是剪下来经过处理后才发运的。另外,他们还善于研究市场动向,不断增加花卉的品种。例如绣球菊花,前几年哥伦比亚人自己还不知其为何物,但因市场需要,人们很快从国外引进种苗培育,如今哥伦比亚的这种花在鲜花出口中已跃居第二位。
充分发挥花协组织的协调作用
为加强花卉生产的宏观管理,做好花卉生产、销售、出口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为花卉业者搞好服务,他们成立了哥伦比亚全国花卉协会。该协会的主要任务一是收集世界各地的花卉生产、销售、科研等各方面的最新信息,通过会刊,及时通报给所有会员;二是保护花卉出口商的利益,负责帮助聘请律师帮助解决在花卉出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三是聘请花卉栽培专家,植保工作者作技术顾问,开展科学研究,改善花卉种植环境,提高产量与质量;四是制定花卉生产的规划与计划,协调引导花卉生产者有计划地按市场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