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彩色
马蹄莲10个。两年共计栽种花卉730万株,新带动农户282户。两年来,乌当区对花农集中培训50余期,培训农户3300人次,现场技术人员指导农户2530人次。
以发展户种花卉为主,以公司和业主发展为辅,乌当区把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真正落到实处。目前,乌当全区花卉大棚累计建设2500多个,种植鲜切花占2000个左右,平均每天鲜切花产量在25万枝以上,年产量达9000万枝。当地鲜花的优质保量使其外销量不断攀高,2006年,乌当外销花卉1150万支,金额达350万元人民币,外销花卉主要以康乃馨、石蒜和玫瑰为主,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部分A级花还走出了国门。
村变美人变富绿色效益显现
对花农们来说,鲜花经济带来的“绿色效益”实实在在,按朱昌镇郝官村村民的话说,“以前是在黑乎乎的矿里提心吊胆地挣钱,现在是在‘花花绿绿的世界’中放放心心地挣钱。”发展花卉产业,让当地的许多“煤农”转变为花农。农民从地下转到地上,从单一从事矿业转移到发展花卉产业,村寨的环境也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得到美化。
统计显示,乌当区现有种花农户480户,从事花卉生产和销售人员达1500余人。花卉产业年产值超过25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达5.2万元。今年,乌当区在走访农户、与农户代表座谈,听取花卉发展乡镇分管领导及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的思路。
据悉,乌当区今年将再建600个花卉大棚,其中,东风镇新发展300个,水田镇新发展150个,朱昌镇新发展100个,农业园区统筹统建50个。
“坚持走以花卉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但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展速度和规模要适度,避免给农户带来损失。发展区域要向园区集中连片,发展对象要向种植能手和种花大户集中。”乌当区新农办有关负责人这样描述当地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地花卉产业将走专业发展道路,使生产和销售群体分开,同时还将扶持营销大户,继续加强花卉协会的建设和完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新品种等。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