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湾
蝴蝶兰的增加量为20%~25%,即增加600~750万株开花株。让台湾产品在国际
兰花产业持续经营,根本解决方法是建立生产制度,建立自身产品的信誉。
2006年是台湾兰花产业戏剧性的一年,对美国与欧洲的销售量大幅度增长。然而在全球种苗需求量大增、种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台湾大苗与1.7寸苗的售价反而逐渐降低。此外,2006年年底台湾供应的种苗在欧美兰花产业的占有率相对降低。欧美兰花产业在2006年为台湾兰花产业开启了大门。
在庆幸2006年台湾兰花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今年台湾兰业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
荷兰的年供应量已超过台湾。另一方面,兰花产业已逐渐明朗化,基本栽培技术、国际市场现状与各种苗主要供应者的优劣特性,对初入此产业的新手而言,这些信息已日渐透明完整。过去以经验累积为主的技术,已无法面对全球市场的变化。在海外市场的生产基地,有其不同的气候环境,而全球性气候近年来又属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在台湾生产地区所累积的经验则无法适用其它地区。2006年的盛况能否延续?除了种苗本身外,兰苗供应者还需要思考,还有哪些技术可以提供给承接的兰花公司。
兰花产业接力赛
台湾蝴蝶兰过去的外销市场以日本为主。将小、中、大苗卖到日本,由日本兰园持续栽培到开花株再出售。因此日本市桥正一教授称此为兰花产业的接力赛。台湾将种苗送达日本兰园,由于日本兰园本身早已是经验丰富的选手,因此台湾兰界交棒之后不需担心日本兰界的技术。这类比赛只是选手与选手之间的单纯接力。
对欧美许多转行至生产兰花的兰业公司而言,蝴蝶兰是新兴的
花卉,没有现成的技术。台湾兰花种苗交给这些欧美兰花公司之后,这些栽培者尚未有足够的技术继续栽培蝴蝶兰,因此兰花开花质量不见得合乎市场需求。以接力赛加以比喻,欧美承接台湾种苗的花卉业者,并不是训练有素的跑步好手,而只是初学者,因此交给接力棒后,仍然无法放手,需要教练一路陪跑到终点。
由此可知,台湾与欧美兰花产业的接力大赛中,台湾虽然是担任前几棒的选手,但是将接力棒送交欧美兰界后不是可以退场休息,而是需要由选手的身份变为教练,一路陪跑到终点。将种苗交给欧美新兴的兰花公司,台湾的供应者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术指导,持续地提供栽培数据,直到种苗成为开花株出售。
在此接力大赛中,自第一棒开始算起的相关流程包括:育种与选种,品种权申请,组培苗产量,小苗至大苗的产量,贮运前处理,空运或海运,海外基地的活力恢复,低温催梗,开花等。这种接力大赛双方接力棒的交接时间点格外重要。日本市场原本自组培苗时开始,逐渐演变至大苗完成后再送交日本兰园。美国市场现今则以带水草的大苗为接棒点。欧美市场最初交货是组培苗,近年来转向2寸苗(即台湾兰界的1.7寸苗),而去年也开始有带水草大苗进入荷兰。以前的做法是将种苗送出自身兰园后即与台湾兰界无关,现在的做法是无论在哪一个流程交棒,都需要一路陪跑到终点。因此作为种植者,一定要有过硬的栽培技术。
台湾兰花产业的竞争对手
台湾兰花产业接力竞赛的主要对手是荷兰。自2006年之后,荷兰已全面向世界兰花市场进军,已在东欧、南欧建立生产与营销基地。在美国旧金山地区,原来出售2寸苗,现在已计划直接在美国建立组培苗生产场,再栽培至二寸苗出售。在加拿大南方与美国相临的各城市,一些荷兰后裔正将其温室由果菜转为蝴蝶兰生产。在巴西,荷兰人的生产链与销售链也已形成。荷兰带着花卉产业的生产与营销经验,在世界各地开始布局。如果以围棋为例,荷兰正在各地布点而准备合围。但是荷兰兰花产业并不是毫无破绽,包括温室的过度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