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可深圳、昆明却‘栽’了很多假小叶榕。”一位林业专家说,1998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承办方居然在世博园中“种”了一株很大的假小叶榕,据说造价高昂,耗资几十万元。而且,假树是聚氯乙烯做的,一旦着火还会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管理者对美的曲解使得城市美化活动陷入种种审美误区:落叶乔木被代之以“常青树”,乡土“杂灌”被剔除,而代之以“四季有花”的异域灌木,本地“杂草”被代之以国外引进的“舶来草”,不考虑城市所处的气候条件,也不考虑生态环境的差别,惟绿是好,不惜破坏原生植被,引入与当地生态环境不协调的景观。其结果,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是景观的趋同和城市文化的丧失。
对于当前各大城市大兴“城市化妆”的原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工作一直贯彻‘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不够注重城市形象美的一种‘反弹’。”
北京大学教授余孔坚、
李迪华在他们的专著《城市景观之路》一书中向城市管理者提出忠告:“对于异常快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不应只忙于应付迫在眉睫的房前屋后的环境恶化问题,而应把眼光放在区域和大尺度来研究长远的大决策、大战略,哪怕是牺牲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去换取持久的和全局性的主动。只有这样,规划师才有他的尊严,城市管理者才有其从容不迫,城市的使用者才有其长久的安宁和健康。”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