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盆景的历史悠久,在民国时期曾盛极一时,改革开放后平洲盆景再次兴盛。但在近10年的发展中,随着芳村、顺德等地的盆景种植业迅速崛起,令止步不前的平洲盆景日显落后。近日,记者从平洲盆景艺术协会会长黄乃辉处获悉,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的政策引导下,平洲盆景注重走艺术化之路,力求再现当年辉煌。 一个创意曾带出一个产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平洲一位农民看到村里的老树根节嶙峋,很有野趣,于是突发奇想,在追求树头、树干、树托、树枝四美俱备的基础上,增加根系美,或以根代干后增加树干的坑稔。这种“蓄根代干”的尝试十分成功,颇受盆景爱好者的青睐与赞赏,于是当地农民纷纷效仿,大量栽培这种根部突出的盆景树桩。又由于这种树桩销路好且销售快,带动了平洲更多的人参与栽培,形成了一种产业,这种树桩便是有名的“提根”。 黄乃辉回忆说,那时候平洲的农户大规模培育树胚,再以二三十元一棵的价钱卖到外地,很多树胚刚种下就被成批地买走了。他告诉记者,福建省漳州市百花村每年的盆景销售量占全国的一半,但是他们盆景所用的树桩有50%都来自平洲。除了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和湖南等地的客户也来购买平洲树桩。 忽略艺术导致止步不前 提根一般要花4年才栽培出来,属于树胚,它的价格相对于盆景而言是十分低的。黄乃辉说,平洲培育的树胚佳品很多,受到外界的热炒,稍具潜力的很快就被人买走,普通的也被大量批发出去。由于销量好,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农户们把仍未成材的树胚脱手出售,辗转交易中很多“好苗子”便干枯夭折了。时间一长,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追求盆景的成材和艺术价值。正是由于过于专注卖树胚,忽略了艺术追求,大部分农户多年来都局限于种树胚,缺乏创作艺术盆景的经验,导致平洲盆景水平徘徊不前,而外界的水平却在不断进步,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2000年之后,市场对盆景的造型、技法等艺术上的价值要求逐渐增加,树胚变得供大于求,价钱持续走低,平洲的盆景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据平洲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范世波介绍,当年销往福建的那批提根,经过福建人几年的艺术培养,返销广东,获利几十倍以上,这触痛了平洲人的神经。而且,随着平洲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逐渐变得稀缺,种盆景的农户纷纷前往附近其他地区寻找更充足的土地,而平洲盆景的种植面积仅剩下1000亩左右。 政府引导力求复兴对于平洲盆景,当地政府一直采取积极引导的态度。为扶持平洲盆景业的发展,政府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在夏东村兴建了占地160亩的平洲盆景园,集盆景展示、生产、交流、休闲、生态观光于一体。稍后,他们又花了400多万元打造平洲花木市场,打造盆景树胚集散地。如今,平洲盆景园成了平洲盆景艺术协会120多名会员集中创作和展示盆景的最佳平台,而平洲花木市场已成为全国性的盆景树胚集散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盆景爱好者前来交易。 黄乃辉说,盆景是平洲农业生产的一大传统特色支柱行业,政府大力扶持并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创收。正是如此,2004年年底,当地政府举行平洲首届文化艺术节时,特意举办了盆景艺术点评,并邀请岭南盆景大师、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刘仲明前来“传宝”,目的就是为了让平洲的盆景种植者通过学习,进而提升平洲盆景的艺术水平。 而在平洲盆景艺术协会内部,历经兴衰后,他们痛定思痛,深明只有不断创造盆景精品,才能再现当年辉煌。近年来,他们坚决转型,在艺术化的道路上急起直追,扛起平洲盆景“艺术复兴”的大旗。 黄乃辉就是众多扛旗人之一,他对平洲盆景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些年,已经有部分平洲盆景获奖,对于这些获奖作品,我们坚决不卖,因为它们代表了平洲盆景向新的艺术高度冲击所达到的成就。”黄乃辉说:“我们还将举办平洲盆景展,展示我们平洲盆景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