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看岭南,岭南盆景看佛山,佛山盆景看顺德,顺德盆景看容桂”,从这句业内广为流传的话,足以看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盆景业的兴旺发达。
近日,记者从容桂盆景协会副会长杨汉连处了解到,目前容桂盆景协会拥有会员138位,其中经营盆景场的有10多位,另有4位盆景收藏家,其余的为盆景爱好者。杨汉连说,在容桂,不但会员爱“玩”盆景,就是一般居民也喜欢在家里摆上几盆,这里有年近九旬的老盆景迷,也有年纪轻轻的中小学生,甚至一些妇女。因此,爱好盆景这种风气在容桂相当盛行。
据杨汉连介绍,在容桂,从某种意义上说,“玩”盆景的人可划分为3种,一种是收藏,他们从各地收购各种精品或者有可能成为精品的半成品,在家里供养不销售;另一种也不销售,但他们“玩”盆景从小树头、小树枝开始,这方面以彭盛材为代表;最后一种,是人数最多且逐年增多的,他们创造出不少好盆景,有买家光顾且出价高时,便销售出去,通过交易获取经济收益,走市场化之路。
容桂“玩家”对盆景艺术的追求普遍较高,尤其是私人盆景园,精品荟萃,规格相当高,他们多项作品获取不同奖项,在国内甚至东南亚都有极高知名度。杨汉连说,目前容桂盆景名气甚大,番禺、中山等地的许多买家都前来购买。
据了解,由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交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容桂的盆景市场近年来已有了很大变化。容桂盆景贸易有了一个专门的场所———白马市场的花木盆景古玩工艺街,那里每逢周末都会有数10个摊位经营盆景,占地几千平方米,成为盆景胚材的集散地。随着赏玩盆景风气的盛行,也带动了花泥、花盆、盆景修剪工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杨汉连表示,容桂去年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国内首家“中国盆景艺术之乡”,这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02年,容桂政府投入巨资举办首届盆景艺术展。去年,政府斥资50多万元委托容桂盆景协会征集一批观赏盆景,在桂洲大道长达2.7公里的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展出,打造出奇特靓丽的盆景一条街。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历年来各种级别的比赛和展览中,容桂盆景夺冠无数。
大良追求盆景创新与突破
顺德是岭南派盆景的发源地之一,而大良作为顺德区府所在地,民间基础十分深厚。大良盆景协会会长韩学年说,大良盆景的交易一直比较活跃,在二三十年前,大良(时称凤城)盆景就十分鼎盛,经常吸引广州等周边地区的盆景爱好者前来鉴赏和交流。在当时的果栏路、环城路一带,都有较为集中的盆景市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虽然很多集散地都消失了,现在只有东苑等路段有零散的盆景交易场所,但交易活动仍十分活跃。
韩学年解释,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与人们的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艺术鉴赏水平普遍得到提高。20多年前,人们会为一盆标价几百元的盆景而惊叹,所以那时玩赏盆景的通常是有闲情又有闲钱的人,而现在一盆品位较高的盆景标价上万很普遍,有的甚至卖到几百万。目前,盆景的消费者也更广泛了,不仅有纯粹的鉴赏家,还有企业老板,而更多的则是普通市民。
消费越来越大众化,利润却越来越高,导致大良盆景现在盛况空前,前景相当可观。据了解,目前大良盆景协会有60多人,其中大多是专业盆景爱好者。但与容桂盆景走精品路线不同,大良盆景力求创新与突破,而这种追求是贯穿整个大良盆景发展史的。如艺人叶芬,他种植盆景80年,直到93岁,是佛山盆艺界的祖师级人物,也是大良最早、最纯粹的盆景专业户。他年轻时在盆景创作中不断创新,
水松盆景在当时极其出名,曾获得全国性金奖。原大良盆景协会会长黄镇改革开放后对盆景创作十分考究,他的作品《飞越云崖》等在当时属于出类拔萃之作,相当具有代表性。韩学年也是力求创新的盆景届精英,他的松树盆景深得“素仁格”真传,为其夺得不少金牌,被誉为“金牌圣手”。近年来,他开创出独具一格的“附墙式”,创作出《生存》与《适者》两盆作品,更为他赢得极高声誉。
韩学年说,近年来,有不少下岗工人也加入到盆景创作队伍中来,他们无形中变为盆景专业户,并加快推动大良盆景走向市场化。另一方面,参与创作的人多了,创新与突破的可能性更大。而对于原有的盆景创作者,由于不断有后起之秀崛起,他们也会更用心地去求新求变,这无疑更有利于大良盆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