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又名喇叭筒、百合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名花,也是我国的传统
花卉。百合地下鳞茎呈球形,鳞片白色,重重叠叠,紧紧相抱,似百片合成,而得百合之名。原产亚洲,我国种植百合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远在南北朝时即成为宫苑花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合叶翠娟秀,或带露低垂,或迎风俯仰,无不具有诱人之风韵。百合花朵皎洁无瑕、晶莹雅致,幽香四溢,人们常把她当作纯洁、光明、自由、幸福的象征。"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这是我国宋代大诗人陆游赞美百合的千古佳句。而"香暖卷帘永昼长,池塘碧艳卧鸳鸯"。更形象地描绘了百合花盛开时的情景。
仲夏之际,万绿成荫,芳菲渐寂,端庄素雅的百合花,艳丽多姿,品味纯正,点缀在林间草地上,宁静而和谐,颇具观赏性。适庭院栽植布置花境,盆栽观赏,还是重要的切花材料。除此这外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防病、治病功能。真可谓集观赏、食用与药用于一身。
现代研究证明,百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及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成分,是一种良好的强身滋补品。民间食用百合历史悠久,用百合作菜,更是颇为广泛。唐代诗人王维的"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绝句足以说明百合的食用价值所在。百合食法很多,或炒食,蒸煮,或制成各种甜食。用鲜百合炒肉片素而不腻,气香味美;百合与糯米煮粥,则别有风味;而莲子百合羹,更是宴会上的名食。
百合入药始载于汉朝《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微苦,无毒,入心、肺二经。能养阴清热,润肺止渴,宁心安神,治肺结核久咳、阴虚咳血、潮热肺痈、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失眠多梦、脚气浮肿等症。
《本经》载百合“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别录》称其“除浮肿胀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狂叫、惊悸,杀蛊毒气”。若治肺壅热闷,《圣惠方》云:“新百合四两,用蜜半盏,拌和百合,蒸令软,时时含如枣大,咽津。” 如今,中医以百合治病的处方颇多,兹举数例如下:
百合、旋复花各等份,焙干研为细末,加蜜水日服3次,治肺病咯血、咳嗽痰血、干咳咽痛。
百合、粳米各50克,去尖杏仁10克,白糖适量,共煮粥食,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
百合2~3个,洗净捣汁,以温开水日服2次,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百合30~60克,捣研绞汁,白酒适量,以温开水饮服,治肺痈。
百合、白及、百部、
蛤蚧粉等份,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饭后服3克,治支气管扩张。
百合25克,菖蒲6克,酸枣仁12克,水煎日服1剂,治神经衰弱、心烦失眠。
干百合研末,每日2次以温开水服6克,治耳聋或耳痛。
百合7个浸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碗,去渣冲入一个生鸡蛋黄,早晚各服半碗,治病后神经症,坐卧不安或妇女癔病。
百合还可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肠道出血、大便秘结。百合做外用药,亦可收到预期疗效。
如取野百合同食盐捣泥,敷患处,治疮肿不穿,甚良。
生百合捣烂,外涂天疱疮,每天1~2次,数日则愈。
生百合洗净晒干研粉,涂于外伤出血处,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临床报道,用百合制成百合海绵,填塞治疗鼻衄、鼻息肉切除、中下鼻甲部手术后止血,观察百余例,百合海绵在鼻腔内溶化,被组织吸收,既无过敏反应,又有止血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百合除了含蛋白质、淀粉、糖类、维生素、氨基酸、钙、磷、铁外,还含百合甙A、百合甙B,特别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胺等类似植物碱,能抑制癌细胞增生。临床用于白血病、皮肤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均有明显疗效。若服食清蒸百合,还可治胃病、肝病、贫血。 夏秋季用来清凉解暑的百合汤,以宜兴百合为好,可谓夏秋滋补上品。若经常服食百合,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但风寒痰嗽不宜服食,中气虚寒或两便滑泄者忌食为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