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外贸易呈现进出口两旺态势。记者昨日从大连海关获悉,今年大连口岸农药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前两个月进口农药1745.4吨,同比增长15.3%;出口农药671.3吨,增长1.6倍。虽然农药进出口形势喜人,但隐藏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我国食品源头安全和环境保护所构成的威胁。
海关人士分析认为,农药进口迅猛增长是因为近年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个主要障碍,为使出口农产品的“药残指标”达到进口国要求,国内农业种植中越来越多使用进口农药,导致进口农药使用量逐步上升。而出口快速增长则因为我国对农药环保要求相对较低,三废环保处理费用不高。国外公司看到我国农药生产的以上优势,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多生产以低环保指标的产品,销往亚洲和欧洲等国家。如何严防国际上高污染、高消耗农药生产向我国转移成为当务之急。
此外,国内农药行业目前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超过年销售额的2%,与国外大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全年销售额10%左右有很大差距。我国现有农药生产厂家2000多家,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研发能力较差、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为此,海关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要逐步健全农药的市场准入制度,在提高农药生产和经营门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农药的后续监督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