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九道水省级森林公园。罗明忠 摄
“年轻那会儿,我一天最多能砍200多棵树。现在,人们来森林公园玩儿,都冲着树多空气好,当年谁能想到绿色能这么值钱!”
何占强现年58岁,在天保工程实施前,估计自己砍了3万棵树。他现在的身份是贵州省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专职司机。
“森林公园是2001年在长坡岭国有林场的基础上成立的。天保工程实施前,主要依靠木材生产,职工月收入才600多块。”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场长敖俊说。
长坡岭是贵州省最早的国有林场,目前森林覆盖率82.26%,是贵阳环城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变化,堪称“十五”期间贵州林业发展与变化的缩影。
贵州正从利用森林的单一效益转向利用森林的多重效益。全省以森林公园、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目前,贵州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数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森林旅游成为贵州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通过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贵州国有林场职工人均年收入在“十五”期间基本实现翻番,从“九五”期末的5000多元提高到9000多元。
“到我们这玩的人挺多的,碰上节假日就更甭说了。”何占强喜滋滋地说,“我现在月工资是1500多块!”
记者注意到,公园周边已有不少由村民集资修建的度假宾馆。当地人说,要住宾馆得提前几天预约才可能有床位。
“去年‘五一’,村民最多的一家收入十几万,比公园职工还富。”敖俊说。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兴一方业、富万户民的贵州林业发展模式,不仅让如长坡岭这样的森林公园家底比以前更厚实,也让像何占强这样的职工腰包更鼓了。新的林业发展模式还带动周边村民依托森林公园形成了附加产业,得到了实惠。
“十五”期间,贵州省新建自然保护区44处,新建森林公园41个,使全省森林公园达到48个,总面积达到310万亩。
去年夏天,全国许多城市都变成一个个“小火炉”,而贵州却以凉爽宜人的气候吸引着那些从“火炉”城市走出的人们。贵州省有的县(市)的旅游部门索性打出“欢迎来享受天然空调”的广告,一时间贵阳机场繁忙一片。
“十五”期间,贵州森林面积从8100多万亩增加到9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0.8%增加到34.9%。森林资源结构日趋合理,功能逐步完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3121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762吨/平方公里·年,下降76.2%,平均每亩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7吨。工程区昔日的荒山秃岭开始变绿,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000多万吨。每个退耕户每年从退耕还林工程中平均实现现金收入798元。据退耕还林追踪调查,退耕农户年均收入达到9494元,比退耕前增加3808元。
“十五”期间,贵州的老百姓正越来越多地从储备的绿色中受益。
围绕着结构调整,贵州省各地推广了林草、林竹、林茶、林果等多种治理模式,累计实施治理模式440万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强了后劲。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境属于长江和珠江水系上游,境内地质条件复杂,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