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进城、园林下乡。”明年,成都将力争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下发《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建设是成都全面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创森”过程中,要将城市的生态需求、森林的自然功能和园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有机结合。昨日,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筹)副局长、市创森办副主任叶浪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城区:以空间换绿地
《意见》摘录:
城区要以空间换绿地,以高大乔木、森林为主体,以庞大的树冠换取宝贵的土地。利用速生树种较快占领城市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绿化总体绿量,以立体绿化、屋顶绿化为手段,增加种植攀缘植物,提高空间生物量。
权威解读:
“森林进城”后,大量绿色植物将改善城市生态空间,增加城市制氧量,调节温度,减少热岛效应,从而改善人居环境。过去城市的园林建设以人文为主,兼顾生态,现在则提倡森林城市建设以生态为主,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只要不影响城市功能(如避让电线、管网),大树能长多高长多高,高达三四十米都可以,“提倡尽可能地追求高”。
森林城市建设中将大量使用速生树种,根据林业上的科技保障,速生树种的生长速度大大超过平时所见树种。成本只要1元多的速生树种苗子,只要两三年,就可以长到一些平常树种10年才能达到的高度和胸径尺寸,现在提倡在城市绿化树中间种速生树种,可以迅速增加绿量,而且速生树种可以经批准砍伐,有用材价值。
近郊:以绿地换效益
《意见》摘录:
在规划、建设和发展上,城区、近郊、远郊要“三位一体”,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三者统一兼顾。
近郊要以绿地换效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变菜园、农作物等食品生产用地为非食品类生产的旅游休闲、景观绿地等生态用地,发展
花卉、林木种苗产业、休闲观光产业,提高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城郊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增收致富提供新途径。
权威解读:
“创森”要实现城区、近郊、远郊三者统一兼顾,其核心是城乡一体的规划和管理,现在成都正在筹建城乡一体的林业、园林管理体制,这将破解城乡绿化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大大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过去近郊绿化以产业为主,兼顾生态,但不太注重景观,现在则提倡要提升文化品位。
远郊:以森林换人口
《意见》摘录:
远郊要以森林换人口,以山区林地为主,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各具特色的山区旅游度假集镇、新型居住社区,引导城市资金、信息和人流聚集,促进林区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
权威解读:
远郊“以森林换人口”是根据成都市实际情况提出的,成都市整体上林多,但分布不均,多在山区,而城区人口约占全市90%,所占有的林地只有全市的10%,所以要利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在规划和保护的基础上,推动高寒山区林农向中心城镇集中,也让他们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后,可以享受城乡一体化的实惠。
《意见》还要求,在“创森”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转变城市生态建设观念。从追求景观功能为主向追求生态功能为主转变,从整齐划一的人工之美向崇尚原始的自然之美转变,从注重增加绿化用地面积向提高绿地空间利用效率转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