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绿色宁国,一路花红柳绿、清风碧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扑面而来。
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市”、“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市”、“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称号的宁国市,始终把林业经济摆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位置,在全市24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编织出一张绿色生态网,森林覆盖率达74.2%。
“绿色体系”改变城乡面貌 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绿阴化,这已成为人们对宁国市的总体印象。东部早笋、南部山核桃、西部元竹和名优茶、北部特色水果基地及元竹长廊,纵横交织。徜徉于城区和村庄,到处是园林似的庭园,花果飘香,四季常青。全市构筑了以板桥自然保护区和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为点,以绿色长廊和沿河元竹长廊为线,以生态林和商品林为面,覆盖城乡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宁国市委主要领导说:“蓝天、青山、碧水是宁国的最大资源,保护好它们是发展中最大的效益。”
按照“一主两翼”战略的总体要求,该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林业富民”战略,加快构筑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网络体系,绿化工作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绿化、美化、净化、硬化”,宜树植树,宜花栽花,宜草种草,初步形成了以街头、庭院绿地为点,以河道、道路绿化为环,点、线、面、环相结合,布局合理,全市均匀和谐的绿化体系。近几年,这个市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20亿元,城区绿化面积达4816亩,涌现出一批设施较全、维护良好的公共绿地。宁阳公园、世纪广场、滨河长廊、翠竹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个优良的休闲、健身场所。新建的居民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中鼎花园、金瓯花园等居民小区荣获“花园式单位”称号。
创新理念推动产业化经营 “以工业的理念推动全社会办林业,把发展林产品加工、培植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推进林业产业化和加工精化深化”,市林业局负责人道出了宁国林业迅速发展的秘密。近年来,宁国市大力发展山核桃、竹业和
花卉苗木等传统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木竹加工等新兴林业产业,先后吸引中鼎集团、天迈塑胶等一批工业企业投资林业,引进了浙江绿源人造板公司、青峰公司和亚普林业等外地企业兴办林产品加工,初步形成了森林食品、园林制品、人造板和竹材等四大加工体系,林业加工、营销企业达到438家,其中千万元企业12家、亿元企业2家,加工产值8.3亿元。
市场理念让宁国林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营林工作中,宁国市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推进营林生产由分散向集中,由个人向企业转变,由零星向规模转变,企业造林比重占72%%,龙头企业反哺林业,有力地带动了林区道路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企业造林增加的农民劳务收入达400万元,修建的林区公路超过20公里,新建了生物防火带、防火树,总投资6000万元的世行“三期”项目按期竣工,累计完成造林6.8万亩,竹林垦复18万亩,义务植树90万株。
农民收入七成来自“绿色银行” “我们这里的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这是宁国农民对生态资源经济化的形象说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收优势,如今已成为宁国特有的经济模式,“绿色生钱”为农民打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大道。绿色农产品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绿色宝库”变成了他们可以循环收益的“绿色银行”。
目前,宁国市沿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建成了21万亩元竹基地,面积占全国的10%%;天目山北麓建成了30万亩的山核桃基地,面积占全国的40%%;在仙霞、云梯等乡镇建成了2万亩的优质青梅基地,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宁国市竹林总面积达61万亩,早笋面积达10万亩,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