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势衰弱,给林木病虫害滋生、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部分林木病虫害种群数量快速增殖和积累。
二是人工纯林面积不断增大,树种单一。东北地区人工林90%以上为杨树,生物多样性低,森林生态系统失衡,自控能力减弱,导致天牛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仅吉林省杨树天牛的成灾面积就达122万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7亿元,成为全省危害最大的虫害种类。
三是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生产环节不重视林木病虫害的预防。而且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频繁,携带危险性病虫的概率增大,扩散蔓延加剧,造成部分林木病虫害种类突发成灾。
吉林省德惠市林业局长刘桐安说,林木病虫害主要危害人工林,但人工林树种单一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由于杨树生长期短、成材快、效益好,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包括东北平原地区的人工纯林面积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出现“杨家将”当家的局面,导致林木病虫害不断蔓延,防治工作难上加难。
记者在基层林业部门采访时了解到,当前基层林木病虫害防治困难和问题较多。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普遍对林木病虫害防治认识不足,只重视森林火灾,而忽视无烟的火灾。对防治目标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更没有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基层监测预警体系薄弱,调查监测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落后,只能称为“防虫队”,往往是先成灾后报警,使小灾酿成大患,难以控制。
此外,林木病虫害定性慢,防治措施不能及时跟进,加之资金少,往往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扩散。1995年,云杉八齿小蠹在吉林省长白山零星发生,但直到2000年,经专家研究才定性为虫害,2005年以来仍处于实验和监测阶段,尚未进行大面积防治。现吉林省敦化市境内云杉八齿小蠹成灾面积已达50多万亩。而2005年国家才第一次拨付了30万元用于病虫害防治,这些资金仅能防治7500亩。尽管当地政府近年每年拿出120万元,但也只能防治三万多亩,这对于当地大面积虫灾防治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防治处处长尤德康呼吁:应尽快修改完善现行的《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把病虫害“成灾率”指标与森林防火一并纳入各级政府签订的责任状之中,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并把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林业生产中的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运输等各个环节,改变“平时无人问,灾时忙一阵”的现象。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落后的现状,更新有关技术设备,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点评
曹清尧: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
生态安全是国家国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治土地沙化或者荒漠化,以及保持物种生物的多样性等等方面。生态安全确实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有国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但是生态安全是带有长远性根本利益的安全问题。
赵良平: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站长
多年来,国家林业局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作为我们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保护森林资源重中之重的措施在抓。新世纪,我们对过去的防治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调整为“以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防治、促进健康”;从防治理念上,确定要以森林健康理念为指导,来指导我们的防控构成。在具体措施上,就是建好监测预警体系,即监测预报体系、检疫救灾体系和应急救灾体系。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