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天津市环保局了解到,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天津市正在编制《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到2015年,符合生态城市标准的天津将是什么样子呢?
天津市生态人居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以实施生态市系列创建工程为载体,通过优化城市建设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社区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态人居体系。据介绍,天津市将居住用地划分为52个居住片区,其中中心城区规划24个居住片区,外围组团规划14个居住片区,滨海新区规划14个居住片区。每个居住片区规划人口在15万—25万人左右,含3—5个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居住片区规划配置大型超市、社区文化中心、综合运动场、高级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据悉,该规划纲要提出,天津要建设亲水生态宜居区。围绕海河两岸开发改造工程和中心城区一、二级河道改造工程,完善河道两岸的绿化带建设,加快卫南洼等大型水面风景区建设,推进海河两岸六大节点建设,开展对河流、水面周边原有居住小区的改造,建设临河、临湖的“亲水生态宜居区”。
建设亲绿生态宜居区。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30个大型公园绿地,建设天津植物园和侯台、柳林等八大风景区,完成“点、块、园、景、环、脉、荫、屏”八大绿化工程。到2010年,增加绿地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进一步提高绿化景观和生态水平,均衡绿地系统布局,建设临绿地、临公园的“亲绿生态宜居区”。
建设亲田园生态宜居区。围绕建设蓟县、宝坻、武清、宁河、汉沽、西青、津南、静海、大港、京津和团泊新城等11个新城以及中心城区外围西青、双口-青光、双街、小淀、大毕庄、津南、新立、双港、大寺等外围城镇组团,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环境质量良好、空间开阔、空气清新、优美宁静等有利条件,逐步将中心城区密集人口向城市周边及新城疏散,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吸纳农村人口,建设“亲田园生态宜居区”。
建设城市景观带。建设包括历史轴线型道路、街景型道路、流线型道路、步行街等道路景观带和以海河为主干,城市河网和输水渠道为脉络的滨水绿化景观带,形成城市绿色廊道,构筑天津市区轴“蓝脉绿网”的城市景观,结合外环绿化带、防护林地和风景区建设形成城市“绿色项链”,构筑绿色空间景观体系。
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区。切实保护好天津的文物古迹,维持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整体空间格局与风貌,体现城市景观多样性,保护区控制地带内,新、扩、改建建筑应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与保护区风貌相协调,新、扩、改建道路不得破坏保护区历史风貌,对作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蓟县县城和杨柳青、葛沽等历史文化名镇加以保护。
健全绿色公交网络。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使轨道交通成为公共交通的主体,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开辟公共汽车专用路和专用车道系统,建设公共汽车定位和电子显示系统,发展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在城市中心建设公交枢纽,城市外围建立接驳换乘设施,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连接。到2010年,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提高到15标台,万人拥有出租汽车数量43.75标台,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4%,到2015年,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
健全城市公用设施。科学划分供水区域,合理规划布局水厂,到2010年,自来水管网要覆盖全部18个区县,年供水总量达到11.34亿吨,人均综合用水量150升/日。新增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27万吨/日,总生产能力达到437万吨/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增加再生水处理规模,2010年再生水年供水量2亿吨,日供水能力达到71.6万吨,中心城区再生水供水干管覆盖率达到80%。滨海新区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日。完善城市污水排放管网,到2010年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达90.6%,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达90%。中心城区雨污分流率达到90%以上。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到2010年天然气总用气量达到34.2亿立方米,燃气管网总长度达到11619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100%。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