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中轴路绿地
“万米集中公共绿地”是北京城市绿化的大手笔。从1999年开始,原北京市园林局动员和组织北京市城八区的园林绿化部门在城市中心地区每年每个区至少建设1处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的集中公共绿地,并于1999年当年完成14处绿地建设,完成绿化面积31.4公顷,效果良好。自此,集中公共绿地建设成为首都北京城市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开展起来。
截至目前,北京市万米集中公共绿地建设已完成150多处,绿化总面积近800公顷,建设规模也日益增大,精品不断涌现,塑造出一大批如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顺城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南中轴景观绿地、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公园、马甸公园、丰益花园、北二环城市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实验园,北小河公园、崇文燕墩绿地、北京国际雕塑园等规模大、质量高,影响深远的大型集中绿地。
近几年,万米集中公共绿地建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规划先行、设计优先。在北京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依据《北京市区绿地系统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集中公共绿地建设。而绿地的详细设计更是将丰富的中国园林造园手法和先进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元素融合一起,如菖蒲河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等绿地,都是结合恢复历史遗迹,以绿化衬托古都北京灿烂的历史文化;地处长安街沿线的北京国际雕塑园,则处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些绿地建设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满足了现代人亲山、亲水、亲自然、亲文化的美好愿望。
其次是生态优先、以人为本。集中公共绿地建设遵循以人为本和绿化景观人性化的理念,绿地建设在以丰富的植物材料来改善城市生态的同时,亦充分保障人们游览、活动、休憩的需要,从而营造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舒适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绿地环境。如位于铁路沿线的玉蜓公园、三环路沿线的丰益花园等,既改善了地区、道路的环境,又为周边居民创造了良好的游憩场所;位于闹市区的顺城公园、白云公园、长春苑绿地也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
第三是因地制宜、保护大树。结合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集中公共绿地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力争打造高水平的绿地景观,体现具有北京特色、古都风貌又与时俱进,赋有时代气息的新北京形象。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对可以保留树木的都进行了保留,并强调多种树、种大树,选用了大量优质的大规格苗木,发挥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优势,突出植物造景,营造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复层种植结构。
第四是科技先行、持续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今天撬动集中公共绿地建设的有力杠杆。随着社会发展,绿化建设正在突破季节限制,创新工作方法和技术,通过科技手段,开创城市绿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已成为趋势。喷灌、滴灌、中水利用及集水型浇灌等节水、节能设施的利用已经广泛到集中公共绿地建设中;而如南中轴路景观绿地、元大都遗址公园都尝试增加了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实现了绿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今天,散布在城市各处的集中公共绿地像一块块城市的绿肺,对于缓解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创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逐步解决城市绿地发展不均衡、中心区“缺水少绿”状况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各方面专家对于集中公共绿地建设充分肯定,老百姓更是积极支持。可以说,集中公共绿地建设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