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种的都是生态树种,像黑松、黄栌等,以前倡导的经济林正在悄然淡出。”12月2日,在青岛市黄岛区的珠山林区,林业站的岳站长告诉记者,因为土地瘠薄、水源紧张等原因,原先的板栗、苹果、桃树等干鲜果树、经济树种被以环境保全为主的生态树种所代替。
事实上,不仅在青岛,山东半岛不少城市造林都出现了生态林比例上升的趋势,这背后除了经济林对环境要求高、不易成林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单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造林,因为带来的生态效益高、改善环境效果好,越来越被人们所看中。在青岛市林业局公布的造林计划中,生态公益林已经占到9成以上,对于造生态公益林的单位和个人,不但政府财政给补贴,还保证后期的管护费用,其中仅在黄岛区用于重点造林工程的财政拨款就达4000万元。
生态林与经济林相比,虽然短期内没有经济产出,没有直接收益,但它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造功能,对于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对于城市景观的美化和提升,都是一笔潜在的巨大“生态储蓄”,一旦形成规模,其生态效益就会体现出来。
“日本等国家在造林中一直是以环境保全林木为主,考虑最多的是生态效益。”青岛市林业局的张工程师认为,让生态林大兴其道是国际上林业发达国家的一贯做法。生态公益林不同于用材林和经济林,后者以取得木材和果实为目的,树种多是针叶的、速生的或者外来的,林种单一、结构单一、目的单一,所以生态功能低,抗病虫、抗干扰能力差,反复砍伐易造成地力下降,加剧水土流失。反之,生态林则提倡用本土树种建设混合林,这种森林种类丰富,层次繁多,功能多样,抗干扰能力强,在防风、防沙、防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系附土壤、净化空气等方面都有看得见的成效。
基于此,青岛市已经提出在保持经济林、用材林一定比例的同时,重点发展生态公益林。在胶州,将生态公益林建设整体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政府采购统一提供苗木,对单片面积200亩以上的林子实行财政出资,招标植树,确保生态效益。在黄岛区,实行生态造林一包三年,包栽包活。
“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将生态造林作为构建和谐城市、和谐人居的绿化工程来对待,提升到当地党委、政府重要工作层面。”林业部门一位负责人认为,绿色GDP不是考察生产了多少木材,而要考察造了多少林,留下多少林,带来多少生态效益。虽然目前山东的林木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3%,青岛也达到了30%以上,但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67%,这说明生态造林的潜力还很大。
可喜的是,眼下,为了生态而造林已经压过了为生产而造林,造林的生态效益、公益属性也得到了认可,如果能够持之以恒,一个森林环抱的半岛城市群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