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坚持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的建设模式和维护管理模式,对行业内刮起的“大广场风”、“大树风”保持了清醒认识,建成区道路广场透水面积的比重达到51.55%。
公共空间必有绿色景观
一直以来,深圳全方位推进立体绿化,实现凡视觉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空间都能看见绿色景观。
早在1999年11月,深圳就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屋顶绿化的政府文件《深圳市屋顶美化绿化实施办法》,鼓励住宅区和业主积极进行阳台绿化,修建屋顶花园,实施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绿化,持续增加城市三维绿量。目前深圳的立交桥、部分护坡和人行天桥垂直绿化率接近100%。
深圳市还积极探索在园林绿化中使用清洁能源和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在深圳国际园林
花卉博览园建成了亚洲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在
梧桐山风景区、海山公园等绿地广泛推广应用太阳能路灯;建成了国内第一座树枝粉碎场;启动了城市绿化中水、雨水利用试点,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建设了洪湖公园。
大力发展住宅小区绿化
为改善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增强市民绿化家园意识,深圳先后开展“园林单位”、“绿化百佳阳台”、“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达标等评比活动,并开发了莲花北村、益田村、梅林一村等园林式安居房住宅区,对商品住宅小区的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00年,深圳又开展创建“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达标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1971个单位(小区)达到标准。
景观规划早期介入 在深圳,规划设计因素受到高度重视,各房地产开发商不惜重金邀请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公司参与小区的总体规划。景观规划的早期介入可以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资源,保证小区园林绿化与建筑和谐统一,使小区的园林绿化体现社区文化的氛围。
绿化由数量向质量发展 深圳现在的住宅绿化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五六株棕榈,不是片面地谈绿地的数量,而是在保证较高绿地率的前提下提高绿地的质量。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以及合理搭配园林建筑小品、水景、园林植物、园路和铺装等诸要素,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等的连接。如,许多园林绿化借景深圳湾,以展示海滨风情为主,烘托出海洋文化的气息。
园林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深圳住宅小区已建有中央花园、组团花园、单元花园、平台花园、架空层花园、露台花园等各种形式的花园,从原先的平面式绿化发展成立体绿化,绿化丛与建筑边缘相互穿插,利用生动多变的绿化设计打破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同时将绿化面积向空中延伸,利用构架、阳台栏板、挑板、屋顶营造空中花园。架空层花园能为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休憩空间,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有些住宅区甚至将底层全部建成架空层,用于园林绿化;同时还向空中发展,设立中间架空层、高层架空层,形成立体绿色景观。
同时,景观设计也渗透到地下车库,一些楼盘通过开向上空的采光与室外绿化结合,一扫车库的阴暗、郁闷之感,将半地下停车场建在中心花园底部。在结合部设置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