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非常珍贵的绿色遗产,具有较高的经济、历史、科学、文化、旅游、生态及政治价值,它记载着一个地域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更是一个地域“政治经济生态学”的“活史料”。无疑,它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形象。
坐落在八百里皖江南岸的安徽省铜陵县,曾经是古树参天,林木茂盛,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明代诗人李宗泗为铜陵人留下的“沽酒有村垂柳锁,采樵无路落花封”的诗句,就是对铜陵古树的真实写照。
铜陵县有一位新四军老战士,20多年来追求着一个梦想:保护家乡的古树名木。为了这个梦想,他走遍了铜陵县的各个角落,3次义务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拍摄图片,采集树木标本5000多个,被称为铜陵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第一人。他就是离休干部赵璧全老人。
传奇老人赵璧全 在县林业局工程师汪文淑的陪同下,我来到了赵璧全老人家。赵璧全老人今年80岁,曾读过7年私塾,1942年,年仅16岁的他就参加了新四军,后进入卫生学校学习护理。新中国建立后,他转入地方卫生部门工作。因健康原因,于1971年离职休养,后改为离休。2004年9月,突患中风瘫痪在床至今。
1971年9月,赵璧全老人离职休养后,出于医生的职责,他开始研究当地山上的中草药,以解决本地赤脚医生使用中草药治病的不便。从1971年秋至1981年夏,赵老不分春夏秋冬,到铜陵各地采集植物标本,最终完成了10万余字的《铜陵中草药名录》,此稿记载药用植物1285种,得到了安徽省药检所、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专业部门与有关专业人士的一致评定,认为是开发利用铜陵药物资源的“工具书”,获得了铜陵县1982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钟情于古树名木 在研究中草药和植物资源过程中,赵璧全老人发现铜陵地区有不少古树名木,有的古树非常珍贵,如相思树、紫藤、银杏等。这使他认识到,一棵古树,往往和一座城市、一个村镇、一个庙观的历史相联,祖辈保留下来的民间古树故事每每涉及朝代和历史名人,以树比物,以树喻人,生动具体,活灵活现。所以说,古树是自然变迁的历史见证,是地域历史的丰碑,是研究铜陵林业历史的“活资料”。于是,赵璧全老人从痴迷研究铜陵的中草药和植物资源,转到钟情于研究铜陵的古树名木。
从1984年夏开始,赵璧全老人用了近7年时间,对铜陵古树名木进行了两次普查。他带着干粮,穿着一双军用球鞋,戴着一顶草帽,背着一只水壶和一部“傻瓜”相机,对目所能及的每一棵古树进行寻访、拍照、测高算树龄,记录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定名。这两次普查,他跑遍了铜陵山区大部分村落,查测村中及村旁较有名气的古树345株。其中100年至500年树龄的295株,50年至80年的50株。铜陵古树隶属于22科40种,观赏树种以圆柏、桂花最多,其次较多的是小叶栎、黄连木、糙叶树、枫杨、枫香、冬青、银杏等,此外还有一些每种仅有一株的,如杉木、楸树、三角枫、肉肥皂、旱柳、山合欢、野柿、豺皮樟、黑壳楠、流苏树、佘山胡颓子。这些古树几乎都是优质观赏树种,株形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姿态优美奇特,苍劲古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他认为,铜陵的每棵古树都可以自成一个风景点,是铜陵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的文物与标本。赵老还查证,一批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在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军用地图上以及今天采矿用的地质图上都有标志。不仅如此,铜陵古树还是研究铜陵地区古植被、气候、土壤、园艺、民情风俗及古老历史文化传统的依据,尤其对今天的铜陵的精神文明建设、园林绿化及树桩盆景制作、文艺创作等都有借鉴和启迪价值。
为了保护“活遗产” 2001年6月,已75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