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绍兴通过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绍兴的
花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花卉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当前,绍兴的花卉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后的战略调整期,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花卉强市的发展目标,并把它定为“十一五”期间农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如何保持花卉业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最近我们对此作了一些调查。
一、绍兴花卉产业现状 绍兴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花卉的商品性生产。曾几经周折,甚至大起大落,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始终敢为人先,不断开拓进取,特别是通过近五年的快速发展,绍兴的花卉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科技水平等方面在同行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全省抢得了发展先机,并具备了明显的产业优势。其基本特点:
(一)区域优势初现端倪。绍兴的花卉产业,经近五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市截止今年6月底,花卉面积已达30.39万亩,占全省的22.6%,有花卉生产企业1800余家,其中花店300余个,花卉生产从业人近8万人。全市有花卉苗圃(场)23788处,苗木出圃面积10.05万亩,苗木总产量2.77亿株,其中可供今冬明春造林用苗1.82亿株。花卉(苗木)产值达10.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3%,占农业总产值13.2%,占种植业总产值25.6%,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己成为蔬菜、茶桑果、粮食作物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绍兴县漓渚镇被命名为全国“花木之乡”,嵊州市被命名为全国“木兰之乡”,新昌县被命名为全国“桂花之乡”,嵊州市鹿山街道下马村被国家林业局评为“花卉种苗特色基地”示范村。在2005年全省三“十”花卉乡镇评选中,绍兴县漓渚镇、嵊州市鹿山街道入选全省十强花卉乡镇,嵊州市石磺镇、金庭镇入选全省十大特色花卉乡镇,诸暨市阮市镇入选全省十大新兴花卉乡镇。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嵊州为主的花木、绍兴漓渚为主的兰花、新昌为主的鲜切花及盆景盆花和上虞、诸暨为主的绿化造林苗木四大区块,区域优势特色日趋明显。在品种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以城市绿化苗木为主,鲜切花、盆花和花卉配套资材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绍兴栽花植兰,历史悠久。最早从家庭开始,后逐渐发展到以绿化造林苗木为主,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土地联产责任制的实施,绍兴农民就开始了花卉的商品性生产,虽几经挫折,甚至大起大落,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始终敢为人先,不断开拓,不断发展,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特色的花卉品种,如绍兴的兰花、嵊州的木兰、新昌的桂花、杨桐柃木及茶花等。经多年的发展,绍兴花卉不仅品种资源丰富多样,而且积累了一定的栽培技术和生产经验,同时在生产工艺上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传统育苗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鲜切花、盆景造型、设施栽培、组织培养和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得到较快的推广和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拥有现代化温室8.17万平方米,其中自动控制2.90万平方米,人工控制5.27万平方米;有日光温室0.03万平方米,大(中、小)棚42万平方米,遮荫棚39万平方米。年容器育苗504万株,设施栽培面积89.3万平方米。全市现有鲜切花栽培面积720亩,年产鲜切花1.44亿枝,盆景栽培面积700余亩,生产盆景27.8万盆。兰花、蝴蝶兰、月季等名贵花卉的组织培养技术已获成功,并开始得到应用。如绍兴市农科院每年组织培养的兰花、出口观赏花卉、蝴蝶兰、月季等品种达10万余枝。又如绍兴县漓渚镇的花农,纷纷走上科技养兰的道路,引进具有通风系统、温控系统、光控系统、湿控系统等全自动化的高档设备,全镇已有27户养兰大户新建、改建了兰花温室大棚,总面积2500多平方米,投入资金已超过500多万元,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兰农得到了实惠,自动化的温室大棚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自生自灭式的养兰方式,使春、惠兰的出苗率比自然条件下提高50%,花卉成型时间也大大缩短,栽培成本也明显降低,效益可提高30%左右。再如诸暨的浙江美林园艺公司是省容器育苗示范基地和绍兴市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先进单位,其自动喷灌、花期调控、无土介质栽培、定向栽培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乡镇科技种花,提升了全市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