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记者随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和三明市农业执法支队来到三明市浩伦园艺植保有限公司,抽查农资质量状况。 走进仓库,一箱箱农药整齐地叠放着,准备买农药的农民、乡镇经销商正在销售处排队等候。“目前,农药产品有上万种,厂家2000多个。为了从源头确保春耕安全,须严格控制非法产品流向农资市场。”三明市农业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池木胜说。 执法人员随意打开一箱丁草胺(水稻田专用除草剂),拿出一瓶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标签,认真填写质量检查(抽样)记录单。据了解,国家对农资产品的包装有严格要求,包装必须标明登记证号、批准证号、生产标准证、毒性标志和准确清晰的使用范围等。抽查后,执法人员并未从外包装上发现任何问题。 “现在打假的难度越来越大了。”省农业执法总队副队长陈卫峰感叹地说,“抽查农资首先是从包装看起,然后才是仪器检查。这几年国家对产品包装把关严,许多厂商都开始注重包装。一些不法厂商造假的技术也越来越高了,包装与正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有的甚至套用别人的包装,从感观上很难直接察觉。”如一次抽查一种叫“辛唑磷”农药,从外包装上看,产品一切正常,但是送检后发现其中含有未标明的农药成分。 随后检查人员又随机抽取了丁草胺、捕毙、甲霜灵锰锌三种农药的样品,将样品送到质检部门检验。 据了解,自全省农资打假工作会议后,各级农业部门充分调动执法力量,开展市场巡查、标签抽查、质量抽检等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210人次,检查了2610个农资市场,立案查处217件案件,结案96件,查获假冒伪劣等违法农资2460公斤,挽回经济损失378万元,有效地维护了春季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 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农民,购买农资不要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必须向经营者索要销售凭证,并连同产品包装物、标签等妥善保存好,以备出现质量问题时作为索赔依据,对厂商和经销商直接带下乡销售的农资要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