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得到了推广。
鲜花绿树送故人 清明节时逢初春,天干物燥,风天较多,祭扫活动很容易引发火灾。群众在祭扫时焚烧的花圈、香蜡、纸钱等,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殡葬方式改革的同时,注重殡葬礼仪改革,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利用举行集体或家庭“追思会”等形式,努力营造文明祭奠的社会氛围。
目前,在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殡仪方式上常用遗体告别、开追悼会代替发丧送葬,用敬献花圈代替焚香摆供,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用鞠躬默哀代替磕头跪拜,用播放乐曲代替吹吹打打、鸣放鞭炮等。新的文明祭奠形式,正在伴随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逐步深入群众生活。
同时,一种文明而且环保的祭祀方式也在许多地方流行起来,那就是给故人献上一束鲜花,或在坟地旁种下一棵或几棵树。这样一些文明之举,既庄重节俭,又绿化了环境。
网络纪念馆寄托哀思 互联网如今不但走入千家万户,渗入各行各业,同时也给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在清明节之际,许多人特别是那些或远离家乡,或工作忙碌,无法到亲人墓前亲自祭扫的人,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寄托了对亲人的哀思。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的一些网站上,许多网民在清明节前后在线免费为逝去的亲友建一座跨越时空的虚拟纪念馆,将逝者的个人资料输入电脑,点一支红烛、献一束鲜花、放一首歌曲,供亲朋纪念、缅怀。他们用生动的网页再现了亲人的音容笑貌、生平事迹,使他们的精神永存在浩瀚无垠的互联网上。
一些政府部门也加入到这种新型的追思活动之中。公安部政治部今年就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网上缅怀公安英烈活动。广大民警和牺牲民警家属、战友上网访问“深情缅怀公安英烈”网页,在网上“献花”、留言、上传怀念文章,以此寄托对牺牲民警的哀思,抒发对英烈怀念和崇敬之情。
通过网络,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既不占用土地,所花费用也很低廉。不仅可以丰富追思的内容、开拓追思的空间,而且不必集中在清明节前后几天赶着去扫墓,使清明节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网络时代得到更好的继承。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悼念故人,方式有多种多样,最重要的其实是寄托心中的思念。但愿有更多的人走上绿色殡葬、文明祭扫之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真正还清明节以清明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