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磨山山麓。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里,一群孩子指点着新奇
可爱的花草,数万平方米的绿意红颜,就这么活泼地被唤醒。
昨日,见到孩子们来游园,工作人员嘴角忍不住笑意,“很快,孩子们能直接触摸到更多有趣知识”,“我们的新科普馆8日正式对外开放。”
2000平方米的科普馆,神奇植物故事以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生动展现。
电脑屏幕里昆虫向花朵爬去,若按键“杀死”的是害虫,花儿会慢慢开放。
科普馆是植物园新建8大景观之一。
园中诸景,植物园中心区建有“水底植物之窗”。
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贵水生植物,栖身于38个2米多高的水族箱内,一条窄木地板铺成蜿蜒小道。穿梭其中,抬眼平望,是一片又一片水生植物群落。
清澈见底的水箱内,水生植物舒展柔软身段。华贵的大叶皇冠,圭亚那、巴西西部到阿根廷,才得见此湖沼植物。茂盛的伊乐藻算是大叶皇冠的“老乡”,几年不到,已显现强悍的适应性,悠然在汉“安家”。
还有跳动着与人共舞的音乐喷泉、国内不多见的景观温室、三峡消涨带植物群落微缩地带、融合东西方庭园意念的怡思源、显示森林湿地效应的滴翠苑,移步换景。
这些景观,源自植物园知识创新工程。植物园主任黄宏文称:中国科学院一项决策,带来植物园巨变。养在“深闺”的科研与植物保育基地,变做缤纷景区。
2003年初,中科院整合国立植物学研究机构,将其属下的5个植物研究所调整为“两所三园”——北京、昆明建植物研究所,武汉、华南、西双版纳定位为国家核心植物园。“为公众服务”第一次确立为国家植物园主要功能之一。
中科院的“开放”决定,也是一种与世界的接轨。
植物园科普馆里有一面墙,挂满世界知名植物园图文简介,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比利时国立植物园、印度拉巴克植物园,莫不是当地居民接近自然、欣赏植物的佳处。
与中科院不谋而合,让植物园成为科普旅游重点,也是湖北、武汉地方政府多年心意。省市政府表态:愿与中科院1:1配套改造资金,改造植物园。
三方联手,共同出资8000万元,改造园内道路,修建景观温室,更新各类设备。改造接近尾声,武汉植物园收罗华中奇珍异草8000余种,较3年前翻番,成为全国160个植物园中的佼佼者。
新建的景观温室里,有远赴国外搜罗的约1000种热带花卉和仙人掌类,形态各异。
猪笼草以虫为生,听来就有趣。它的叶子蜷起像竹笼,飞虫若栖息其间,会被笼住难脱困,不久即被猪笼草分泌成汁,化为灰烬。“这是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趣味性植物,相信能成为流连焦点。”
三峡消涨带微缩景观投资400余万元。
三峡工程蓄水后,30多米高、600多公里长的消涨带如何在洪水消落期披上“绿装”,微缩景观本身就是试验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