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束鲜花送妈妈
5月14日是母亲节,在这个属于妈妈的节日里,我们来到了几个普通的家庭,探望了这些家庭中出生在不同年代的母亲。她们是怎样过自己的节日的?她们又想说些什么?
丛女士(30年代出生的母亲): 我和儿子就像朋友 丛女士年近古稀,是我国著名的诗词作家。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丛女士谈起儿子时,言语之间流露出无限幸福:“我一直和儿子在一起生活,在这36年里,我们一起度过了生活中最艰辛的日子。”
丛女士说,在儿子上大学的4年时间里,母子俩一直用书信联系。“我们母子之间相互尊重,就像朋友一样,彼此从来没有翻过对方的东西。”
在此之前,丛女士已经将这些书信整理装订成册,准备将这一精神食粮留给后人。对于教育子女她这样认为:“直观的引入话题,让孩子自己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愿所有的母亲在这个节日里健康、幸福、快乐!”丛女士说。
郝女士(40年代出生的母亲):
儿子回家为我过节 在兰飞社区,郝女士满意地告诉我们:“今年的母亲节不同以往,往年都是儿子给钱让我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今年他们都来到家里,全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就像过年一样。”
郝女士告诉我们:“我有3个儿子,两个在兰州,一个在湖北老家。今天他们打来电话祝我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更令老人高兴的是,15岁的小孙女还给她写下了节日祝福:“从小我是在您身边长大的,也是您把我一手带大的。在我的眼里,您是我最感激的人!无论在哪里,您都是我最亲最爱的奶奶!永远永远……”
朱女士(50年代出生的母亲):
母亲节和平时一样过 我们在榆中街社区见到朱女士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朴实能干。朱女士说她没有文化,也不知道怎么说,母亲节对她和平时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朱女士告诉我们,她下岗后靠摆地摊做小本生意为生,但并没有疏忽对孩子们的教育。“我对孩子从来不纵容,我要求他们自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在教育孩子与挣钱之间,我会选择教育孩子。”
谢红霞(60年代出生的母亲):
也想给妈妈送束花 谢红霞家住在8楼,我们到时她已在楼下等待。她说:“原本下午要到母亲家里给母亲送花,因为下午你们要来,就没去成。”谢红霞正在上大一的儿子告诉记者,母亲这辈人很辛苦,也很朴实,能吃苦。
张小英(70年代出生的母亲):
想去打工但抽不开身 初见张小英,我们发现她眼中透露着一丝疲倦。对于母亲节,张小英说:“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我丈夫刚做完手术,公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