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以来,春日融融的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大潮坪内,正直候鸟迁徙高峰期的“万鸟临海”盛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鸟爱好者抓拍精彩瞬间。
近年来,北戴河加快建设“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区”城区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这座旅游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基础所在。”秦皇岛市委、北戴河区委书记杨泰安认为,“只有把生态环境建设和解决环境污染、避免生态环境破坏两手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为自身谋求适合生存和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始终是首位 以习惯于城市只顾埋头抓经济的眼光看北戴河,你会感叹北戴河人经营城市的独到,惊异于这里自然和后天营造的近乎纯自然的处处花香和绿意。
近年来,围绕建设生态和园林城市目标,北戴河以彩色通道、联峰山北坡风景林和环城绿化带阔延为重点,快步实施城市绿色工程,城市林网覆盖率已达34.6%;“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和生态村建设中,社区空地被巧手变成了小区草坪和花园,乱堆乱放的村居门口被美化成了新农村的鲜花街。近百家疗养院通过绿化美化达到了省、市级花园式单位标准。绿化面积21.85公顷的12个街心花园更是绿意盎然,花香阵阵,让人流连忘返。“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正在成为这个城市的另一风格。
多年来,实施沿路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小区布绿工程,园林植物种类增加,绿化档次提升。如今,北戴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8.51%,人均已拥有公共绿地50.31平方米。据测算,这里空气中有益人体健康的负养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4000至7000个,为一般城市的10至20倍。
城市建设融于自然 每一座城市都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北戴河的特色就在于它与自然相得益彰的融合。
这里,没有摩天高楼,有的确是国内并不多见的以红顶素墙为建筑风格的居民区和小别墅。这里,同样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轰鸣粉尘飞扬,多的却是草绿花红安静舒适的适合健身休闲的绝佳场所。这里,街区道路上可观大海,联峰山巅可窥北戴河“一湾金沙环碧海,两山绿树映红楼”全貌。
一切,源于政府围绕城市发展定位科学合理的城区规划。
不追求大都市味道,而是从自身小城区实际出发,实现山、水、居的完美和谐。因此,北戴河的城市建筑多被规划为5层以下的低层小楼,并多采用尖顶、红顶、白墙的建筑风格。城区改造中规划的以商业为主的欧式风格的石塘路片区,以高档住宅、公寓、俱乐部为主的奥运公园片区,求实现功能完善的同时,在布局上更多考虑了一种整体上的和谐。同样,在北戴河,城市道路改造不求宽但求美,畅通无阻却又不乏曲径通幽。100余栋老别墅不是被拆或破坏,而是被立法保护。城建中众多名贵古树被建档挂牌保护起来。
“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需解决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北戴河人意识到,对自然界的肆意开发和掠夺必然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因此多年来,在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北戴河没有降格以求,而是以城市定位为准星,抬高“绿色”门槛,坚持引进高科技无污染项目,已先后拒绝污染或有可能造成污染类项目3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2亿美元。
共同呵护大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北戴河不仅被冠以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园林式城市”等桂冠,而且还为它带来了每年接纳近400万海内外游客的巨大经济效益,北戴河人也因此实践着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思想和行动。
北戴河近年来加紧了近海环境保护力度,提出了“不让一滴污水排入大海”的口号。2000年7月,投资1.2亿元的北戴河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日处理能力达到7万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