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熊猫栖息地申遗能够顺利成功,带着保护大熊猫的满腔热诚,9月27日上午在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四川新闻网特约记者卢猛、张东升、陈然和李可四人组成的采访团一行,从四川新闻网正式出发,庄严奔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当天上午,四川新闻网总编辑张丹宁和副总编辑郑鸿为采访团壮行。 据悉,采访团当日下午将抵达由雅安宝兴蜂桶寨,随后由宝兴出发深入到大熊猫栖息地进行采访,预计整个采访时间为三个月。卢猛告诉记者,采访团走的地区将覆盖此次申遗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范围邛崃山系以及成都、雅安、阿坝、甘孜四市州的12个县。采访线路主要沿大熊猫出没地与栖息地,以及本次四川大熊猫申报的世界遗产区域行走,即雅安宝兴、夹金山、四姑娘山、结斯沟、卧龙、三江、耿达、草坡、毕棚沟-米亚罗、龙溪-虹口、唐家河、王朗、九寨等保护区。有条件也可以延伸两端,向南走凉山的越西和乐山的马边;向北进入甘肃和秦岭的佛坪等地区。 本次采访的主要任务,是对大熊猫及其他珍稀物种所处的生态环境现状、大熊猫发现历史痕迹、当代大熊猫保护故事、其他珍稀物种及其自然景观纪录、民族民俗、地理地貌、红军长征历史掌故、当地经济发展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申遗进程以及选送大熊猫赠与台湾同胞等进行采访报道。 “我们能跟大熊猫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跟它的进化历程发生交错,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的运气。”出发前采访团成员表示,大熊猫的确可爱至极,国宝之称的背后凝聚着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在科学家眼里,野外大熊猫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直接说明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趋势。所以大熊猫还是自然生态的标志性动物,是检测自然生态环境好坏的温度计。对于现在进行得如火如荼地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工作,卢猛认为有必要总结和创造一些有益的经验并记录下来、报道出去,和世人一起调整人们的自然观念。 据悉,此次大熊猫之旅的目的,一是了解和记录为一种不能言语的生命作翻译,把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告知世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努力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观念,从以人为本的主观意识转向以自然为本的客观行动,用自然科学观来指导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二是为四川省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做调查性舆论工作,以促进申遗顺利成功。沿途采访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进程,记录各级政府、当地百姓的保护意识以及大熊猫的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矛盾的协调与解决;探寻大熊猫发现的历史故事和当地广大群众的保护大熊猫的故事;告知世人大熊猫保护工作的艰辛,争取世人对大熊猫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更多关注和支持。三是把此次大熊猫申遗区域与以后申遗区域串联成一条大熊猫之旅走廊,进行探路式行走,抛砖引玉。大熊猫申遗区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沿着这一区域长廊,有地质地貌、物种多样性等自然景观;有民族民俗、红军长征等人文历史景观,是一条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线路。所以,串联这一线路,希望能为四川省旅游再添亮点,探寻山区在生态保护中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