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现。
【
相关链接】
中国林业怎样跨越3000亿 我国有43亿亩林地,8亿亩沙地,6亿亩湿地,林业土地面积是农业的3倍,年总产值却只有3000多亿元,43亿亩林地利用率仅为59.77%,人工林蓄积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农业的年总产值远远超过林业,其发展水平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0%。一些国家权威专家给出一些答案。
李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
以为一私就灵,也不切实际,以为选择了私有制便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观点有失之偏颇。总之,我们不必对所有制太敏感,更没有必要在两个极端上跳来跳去。
所有制固然重要,但治理结构也很重要。大的私有企业同样存在权利与义务不对称性,同样需要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来解决。这是私有企业同样存在亏损、倒闭的原因,也是许多国有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原因。所以,切切不要有“私有产权拜物教”。
林权流转的主要目标是扩大森林经营规模。以林权流转的方式切割林业生产周期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以为私有之后森林的生产潜力自然就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想法,很可能是不现实的。
任荣荣(中国林业专业委员会咨询研究所所长)
生态建设变为一种产业行为,一旦引入市场机制,必然形成竞争,生态林的质量必然会向深度高度转化,生态林的经营必然会形成新的林业产业理论和各种各样的经营模式。为了求得单位面积产生最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寻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必然会从树种选择上经营,科学探索林相、林木结构、林地改造、病虫害防治等,催生相关项目,精细林业生态与产业合二为一的林业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中国民间,特别是在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采取多种林权、地权的转变形式,形成集约化经营,已使我们看到这方面的曙光。可以断言,这必将在全国形成发展的大趋势。
林祥金(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私人愿意做的事情让私人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权利与责任的对称程度。判别一项事情究竟谁来做、谁来决策,关键是看谁运作、谁决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既然社会需要发展林业,私人愿意经营林业,政府就应该鼓励至少是允许私人经营林业。
非公有制林业的最大优点是:利益比较直接,最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只要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就不能没有非公有制林业。
王贵禧(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长期不注重特色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近年来对引进国外树种、品种情有独钟,这种短期行为存在一定危害性,一是引进的品种不具备中国特色,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二是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三是存在外来物种安全问题。
我国有丰富的经济林树种资源,具开发利用价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