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82年我省建立西峡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我省范围内已建立国家、省级湿地保护区14个,总面积25.4万公顷。
目前,我省正抓紧建立总面积50.89万公顷湿地保护区,其中着力打造包括固始淮河在内的6个省级保护区。我省在湿地建设上将有哪些大动作?目前我省湿地建设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河南省的湿地保护堪称中国的楷模。”前不久,刚刚结束在我省考察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高度评价了我省的湿地保护工作。他认为,河南湿地在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保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河南湿地保护管理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过冬的白天鹅有上万只 百里碧湖,烟波浩淼,芦苇飞絮,沙鸥云集……昨天下午,夕阳西下,在三门峡库区,记者看到这样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
“假如冬季来这里,你会看到黄河滩区更加壮观的一幕,成群野鸭翱翔,万只天鹅翩翩起舞,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现在,白天鹅几乎成了三门峡的名片。”指着眼前的美景,黄河湿地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的杨玉秋主任说。
“自从建立了保护区以后,物种增多了,多年不见的水鸟大雁也飞来了。”杨玉秋介绍,设立保护区之前,每年越冬时来三门峡的白天鹅只有一二百只,现在每年来这里过冬的白天鹅有上万只;在这里过冬的其他动物如野鸭、大雁等有几十万只,物种也增加了。
杨玉秋认为,设立湿地保护区作用可大了。一是增加了三门峡的知名度,人们因为观赏白天鹅了解了三门峡,了解了三门峡优秀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旅游收入,现在黄河湿地保护区成了环境优美的休闲度假区。
保护战从保护大鲵开始 “我省从保护西峡大鲵开始,拉开了湿地保护之战。”据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介绍,鲵鱼又称娃娃鱼,西峡是西峡大鲵的原生地,这种珍奇的生物面临灭绝,我省1982年设立了西峡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峡大鲵数量越来越多,附近的生态也得到很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湿地号称地球之肾,和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赵学敏介绍,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除了拥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外,还在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降解污染、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更加强大的功能。
我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我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省林业局局长王照平介绍,河流水库众多,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我省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是保护黄河流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重要省份,加强我省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我省在西起三门峡、东至焦作、济源和洛阳的数百里沿黄滩区,建立了面积达6.8万公顷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郑州、开封市黄河滩区建立了5.4万多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豫北黄河故道建立了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覆盖了我省黄河滩区的湿地走廊。同时,我省还在一些主要水库和主要河流周围,如汝南的宿鸭湖、淅川丹江口、淮滨的淮南等地建立了库区湿地保护区。
“我省湿地建设取得明显成就。”王照平介绍,目前,我省已建立湿地保护区14个,总面积25.4万公顷,其中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豫北黄河故道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其余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在湿地保护中尝到了甜头。”汝南宿鸭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晓卡介绍,宿鸭湖地处两大河流的交汇处,1958年宿鸭湖水库建成后,解除了洪涝灾害。2001年,宿鸭湖建立了湿地保护区,利用世行贷款在周围种植6万多亩速生林。如今的宿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