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痴”蔡久荣
8月8日
一大早出门,热浪扑面而来,记者慕名来到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五通桥区杨柳镇青龙村。
青龙村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全村384户人家有150多户种植花木,面积100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其中50%以上来自花木种植。说起村里花木产业的发展,村民们说,是人称“花痴”的六组村民、区花木协会副会长蔡久荣帮的大忙。蔡久荣是青龙村最早种植花木的人,10多年来,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先后向村民无偿提供价值上百万元的苗木,并毫无保留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
记者见到蔡久荣时,他正在自家的花木园里松土、浇水。他说:“我正在培育一个花木新品种,如果试种成功,就向全村村民推广种植。”劳作之时,蔡久荣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告诉记者:“山那边共裕村的农民打电话说,由于高温少雨,他们种植的茶梅出现大片枯死,叫我过去看一下。”蔡久荣一走就是大半天,返回村里时已是黄昏时分。一位熟悉他的村民说:“十几年来,蔡久荣就是这样忙忙碌碌、任劳任怨。”
“双栖”农民的一天
8月9日
青龙村有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白天进城务工,下班后回家种地,亦工亦农两不误,被称为“双栖”农民。
天刚亮,我们就来到村头,等来的第一位村民是六组青年蔡小东。趁他推自行车上坡的时候,我们与他搭上了话:“小伙子,这么早就上街?”小伙子一手握着车把一手扶着车架上装满苦瓜的背篼,答道:“先去赶场卖点蔬菜,再去厂里上班。”
“还要上班?”记者追问。
“是呀,我们村半数以上的劳动力都在附近的福华化工、科尔碱业上班。”
“你们上班去了,家里的农业生产谁管呀?”
“我们白天上班8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务农。”
“上班一个月能挣多少
“八九百块钱。”
蔡小东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既种地又务工,收入还是可观的。
小伙子骑上自行车匆忙离去。7点至8点,骑自行车、摩托车出村的人越来越多,足有上百人。下午5点钟左右,“双栖”农民下班了,他们又拿着各种农具走进花木园,走进庄稼地,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家里人吆喝“吃晚饭了”,他们才回家。
未曾谋面的村支书
8月10日
今天一早,为了解村里更多的情况,我们走进了村支书蔡泽华的家,可是没有见到人。正在屋旁给花木浇水的一位村民说:“蔡支书一家都是大忙人,他今天一早就赶到城里办事去了,爱人趁早晨凉快下地干活去了。”记者发现他家门口挂着一个小小的广告牌,上面写着:购销花木请找蔡泽华。并写有手机号码。记者按照上面写的号码拨过去,蔡泽华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们村还有一部分村民没有吃上自来水,他此时正在五通桥区昌源水业股份有限公司,洽谈铺设自来水管道的事,希望得到公司支持。
我们准备下午回城,走之前想见村支书一面。来到他的家,仍不见人影。一打听,才知他此时正在镇政府参加新农村建设暨抗旱减灾紧急会议。忙碌工作,为村里的事操劳,蔡泽华和我们硬是没能见上一面。
后记: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果大家都能像青龙村的“双栖”农民那样勤劳上进,像“花痴”那样乐于奉献,像村支书那样为民着想,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一定会加快,村民们盼望的“好日子”就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