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有关部门获悉,《扬州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已经出炉。“十一五”期间,扬州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最佳的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个性,做优主城区,加快开发沿江地区,西进东联,初步形成 “一体两翼”组团式发展的格局,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城市建设总投资486亿元,城区“长大”到100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扬州计划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约486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亿元。5年里,扬州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展。未来5年,扬州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初步形成 “文化内涵看古城街区、生态环境看瘦西湖新区、城市形象看新城西区、经济实力看沿江地区”的城市格局。
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在新城西区,将建成1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道路、桥梁、绿化、路灯和排水、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成新区内变电所、加油站、邻里中心等设施,配套建设国展中心商业用房;建成西区行政商务中心、香格里拉五星级大酒店、京华城中城商务区及住宅区建设。基本建成新城西区。
启动河东分区建设。在高起点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内河网密布、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完成广陵新城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广陵行政中心、东部商业中心、学校、医院等,逐步形成城市东部副中心和集中体现生态特色的最佳人居区。
加快沿江地区开发。策应“沿江开发”战略,强势推进港口分区、瓜洲分区、扬子津分区建设,城市建设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基本完成港口、瓜洲、扬子津分区1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江出口加工区建设,一期实施开发1.5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房屋建设。
沿江沿河打开通道,人均道路面积达18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大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人均道路面积将达到18平方米。
进一步完善主城区路网。建设运河南北路、西北外环路、仪扬河路等,打通城区交通网络;实施文昌阁地下通道工程,改善文昌商圈交通状况;新建蜀冈路等五条道路,延伸开发路等七条道路,拓宽竹西路等四条道路,新建瘦西湖隧道,完善二环路和城市北区道路。
新增三条沿江通道。延伸渡江南路、扬子江南路、运河南路等,进一步拓展主城区通达沿江地区的路网。新建、改造两条连接江都的通道。新建文昌大桥,延伸文昌东路至江都,与江都开发区道路相接;拓宽改造扬江路(万福闸至头道闸段)等。新辟两条与仪征连接的道路。延伸文昌西路至仪征白羊山,延伸金山路等。
进一步完善城市大交通体系。全面建成80.76公里沿江高等级公路扬州段;新建扬州港5万吨级码头1座、3万吨级码头2座;实施京杭运河“三改二”工程,完成市区段航道改造和驳岸工程;完善扬州铁路货运站功能。
加大其他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供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气化率达95%,万人拥有公交车12标台,城市地面水功能区达标率达88%。
恢复再现历史遗迹,进军“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保护是扬州赢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一张“王牌”。今后五年,扬州将更加注重古城保护和利用。传承古城历史文脉,更新改造古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整治保护部分历史街区,建成一批特色街巷和游览线,恢复再现一批历史遗迹,凸现古城风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修复一批文保单位,再现一批历史遗迹。实施卢氏、丁氏、马氏等一批盐商住宅,岭南会馆、四岸公所等一批会馆以及魏源故居、包世臣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的修复工程。并考古发掘唐宋城遗址,完成宋大城四门遗址建设,开挖隋唐官河,恢复昆丘台、月明桥、大王庙、大云寺、香阜寺等遗址景观。
加快文化工程建设。打造博物馆之都,扩建汉陵苑、扬州八怪纪念馆,建设中国海盐历史博物馆、扬州学派纪念馆、乾隆行宫等;建设扬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北护城河工艺美术一条街。开发一批旅游线路,形成“吴道台宅第——个园”、“康山——广陵路钱庄”、“南门遗址——怡庐”、“西门遗址——文昌阁”四条新旅游线。通过挖掘整理具有扬州个性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宗教文化、工艺文化、休闲文化等,彰显个性,做出亮点,提升形象,全力打造“文化扬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