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北京林业大学有位女博士在国际园艺大会上获了奖。她的导师是董丽教授。
我目睹了董丽从一名大学女生到大学女教授的历程。尽管和大学时代相比,她已经活跃多了,但用“内敛”来描述她的性格还是十分贴切。她38岁就当上了教授,在我国园林植物界也算得上是巾帼之星了。但走在校园里,她一点都不抢眼,甚至还有不少人不认识这位年轻的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她言行举止十分低调,衣着得体,稳重娴静,一身的书卷气。
从硕士毕业后留校到晋升为教授,她用了11年时间。她曾在以色列做博士后研究,得知学校教师紧张的情况后,她夜以继日地工作,提前半年完成任务,2000年底回国后立即投入教学工作,也进入了忙碌与忙碌循环往复之中。
尽管她不愿意说,我也知道她一个人上着《园林
花卉学》、《园林花卉应用设计》、《植物造景》、《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保鲜》、《野生园林植物采集鉴定》等本科、研究生的课程,还指导着多个硕士、博士研究生。
在纵深上,她的目光集中在了牡丹切花衰老机理研究上;在广度上,则常常涉及园林花卉和植物造景的研究。
她主编的《园林花卉应用设计》教材被定为全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书中许多内容都是她对当前园林花卉设计的实践进行总结后的概括提炼,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教材的出版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教学中相关资料极度亏缺的问题,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针对园林花卉应用设计的正式教材,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这部教材再行修订后已经列入了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她主持完成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自编教材》也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门课是北林大在全国率先设置的本科生课程,却一直没有正式的教材。她主持完成了课件建设和自编教材的撰写,首次构建了该课程的结构体系,界定了基本内容。她的努力不仅仅是满足了教学的急需,还获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国在观赏植物采后衰老的机理和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较为落后,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成为限制我花卉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她促成并作为副主编完成我国首部《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教材,被列入21世纪重点课程教材出版,填补了国内空白。她首次在北林大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首次开设了《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课,为完善学科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野生园林植物资源采集鉴定》是园林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她尝试着改变传统的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每年采集鲜标本的教学方法,在对实习基地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课程建设,制作干标本,建立图像资料。如今,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的干标本已经制作完成,还收集了大量图像资料。这样,每年在野外只进行现场教学,内业则以干标本和图像资料教学为主,避免鲜标本的采集给物种生存造成的破坏。
她在以色列留学时从事乙烯敏感型园艺鲜产品采后科学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中5篇被SCI收录;回国后致力于我国较落后的观赏植物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的研究。
她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牡丹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的研究”;主持完成振兴人才基金“北京园林中耐荫蕨类地被植物的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牡丹切花采后乙烯致衰机理的研究”;主持国家林业局948农业高技术引进项目“开花地被植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引进”;参加了北京市科委奥运专题项目“北京绿化、美化科技工程-城市绿化”项目,主持子课题“城市绿地地被植物抗性生理研究”。
今年3月,她入选了“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了教育部等单位提供的自然科学类资助50万元。获得资助后,她将开展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这个项目不仅是国际学科研究的焦点,也是我国急缺的应用基础理论,对我国重要特有名花资源进入国际市场有重要意义。
常有人说她这个博导像学生的妈妈。她对学生关心的太多了,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凡事总是为学生考虑。虽然辛苦,但学生们有了成果,她比学生们还开心。一方面为学生高兴,一方面也感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得知新一届国际园艺大会征集论文的消息,她忙着指导着学生们撰写论文,制作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