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年过半百”的广州花市盛会的生存状态每况愈下
羊城菊会亏十年誓言撑到底
市民怀念当年盛况,热心为文化公园出谋划策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凭栏赏菊时”。广州传统花事活动的重头戏“羊城菊会”,11月17日—12月3日在文化公园展出。
但记者采访发现,这个已“年过半百”的花市盛会的生存状态却每况愈下: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亏损,至今已亏损10余年!尽管如此,园方表示一定会坚持把菊展办下去,而怀念当年花市盛况的市民们也都为如何办好菊展献计献策。
昔日人山人海赴菊会
50年来的羊城菊会,“老广州”黄伯一次也没错过。“每年的11月,处处喜气洋洋、人山人海,带上妻儿老小一起来赏花,可热闹了。那时候的菊花看得人目不暇接,开得又大又灿烂,公园里的每一条小道都是花!”
广州从1953年起举办菊展,上世纪80年代是菊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烈士陵园、越秀公园、文化公园三大公园以及东山、越秀、荔湾、海珠4个老城区每年都会举行大型菊展。一到金秋或春节,满城菊花飘香,成为广州城的一大盛事。而制作花架、捆花棚以及菊花的种植等,也成为独具广州特色的传统工艺。1986年的羊城菊会是文化公园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菊会,共有169个单位参加了这次的羊城菊会,展出1.8万盆菊花,30多万人参观了菊展。
据介绍,当年文化公园办一次菊展一般要投入三四十万元,完全由公园出资,仅靠门票就能收回成本。
如今门可罗雀花独开
11月17日上午,羊城菊会再度来临。然而如今,赏菊游客稀稀拉拉,记者在公园里走了两个多小时,遇到的大多是到公园晨练顺便赏花的老人。
文化公园“掌门人”谭广文主任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菊会就开始亏损,参展单位和观众都逐年减少。今年菊会投入40万元,“成本是肯定收不回的。”他表示。据悉,去年只有50个单位参展,观众只有10万多人。谭广文估计,今年的菊会也并不比去年有多大起色。
记者了解到,10多万进园游客中近半是免费赏菊的老人,按菊会期间5元/人的门票推算,公园每年亏损约5万—15万元。
公园掌门人:菊会一定会办下去!
“羊城菊会代表了广州的一种传统文化,所以就算连年亏损,我们也会坚持把它办下去,而且会越办越有特色!”谭广文表示。
他告诉记者,羊城菊会曾是广州与年宵花市、中秋灯会齐名的三大传统花事活动之一。但目前全市仅有文化公园还坚持办菊会,而文化公园的菊会,无论是参展单位和艺术品数量,都在不断下降,从最高峰的100多家参展单位跌落到30家。2001年,菊会还因种种原因临时停办一年。
据分析,菊会衰微的原因有三:一是文化娱乐生活多元化,菊会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二是各区都在办花卉展览,亮点多了,文化公园只是其中之一;三是一些工厂搬迁,参展单位少了。
尽管菊展不景气,但谭广文表示:“羊城菊会肯定会办下去,要力争把它打造为广州的又一个文化品牌。我们在不断创新,比如去年以唐朝经典故事为主题,今年以西关风情为主题。公园也会多方想办法筹资,考虑引入企业投资来办好菊展。”
市民话菊会:年年都亏,还要不要办下去?
支持派:传统手艺值得坚持李先生(外企员工):菊会仍由公园办,资金可以考虑向社会各界找。这次菊会上有个食品公司专门开发“能吃的菊花”。开发和展销菊花相关的产品就是菊会很好的生存之道。
曹小姐(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学生):羊城菊会实在太土了!年年都是用低档菊花编一些八仙过海、十二生肖之类,看过一次就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了。但我仍赞成办下去,因为这是传统的东西。
袁师傅(73岁,广东扎菊协会理事,经常参展):我从事菊花培植46年了,可惜我们缺少专业花会支持、资金薄弱。希望政府出面组织专业菊艺研究机构,让传统手艺好好保留下去。
中立派:可尝试全新展览方法黄先生(78岁,退休工人):公园老拿旧货重复摆,年年差不多。我们“老广州”对菊会再有感情也会生气的。
张小姐(广东商学院学生):印象中最有趣的菊会是跟美食节一起办的。不要为办下去而办下去,多想点办法吧。
反对派:无市场效益不办也罢方小姐(音乐教师):现在连部分老人都嫌菊会沉闷,这么没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