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中央电视台就报道过我们。”广州市园林公司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基质厂负责人孙克君平静地对记者说。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广州的地方报纸和北京的一些媒体也先后对该基质厂进行过报道。也许是“曝光率”太高了,孙克君在接受采访时很是自如。
基质厂的“窜红”让不少人觉得很突然,毕竟以前很少被社会媒体所关注,而且基质厂并不大,年产值就几百万元,那么它的闪光点到底在哪?这要从基质厂的产品说起。
几年前,广州市园林公司的一位领导发现:枯枝落叶等园林垃圾往往被填埋或焚烧,没有进行转化利用,既污染环境,也白白浪费资源。在他的倡议和多方努力下,2002年园林科研所设立了园林垃圾转化为园林基质的研究课题。2005年开始规模生产,2006年12月基质厂挂牌。
在我国倡导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敏感的媒体看到了基质厂变废为宝的重大意义。据了解,仅北京西城区每年就要剪下1000吨的枯枝、草末,处理这些园林垃圾每年要花去30余万元。同时,每年养护相应绿地所要购买土壤基质和肥料的费用也达50余万元。广州每年产生的园林垃圾为10万吨,细算一下,处理枯枝落叶和改换土壤的费用是惊人的。
孙克君说,对园林垃圾的回收加工处理,既解决了园林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节约了自然资源,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很有市场前景。
孙克君将园林垃圾转化的基质土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泥炭进行对比:泥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形成的,具有稀缺性,存量越来越少。基质土是用可再生资源,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可加工而成。在肥效上,基质土的养分也更高。
从2005年开始,广州市园林部门已在部分园林工程上使用了基质厂生产的基质。在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化、鸣泉居、新南路、科韵路及广州37条道路升级改造等项目的应用效果表明,这类营养基质可明显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植物长势旺盛。
市场前景很诱人 基质土的效能是其加工过程决定的。据了解,园林垃圾的转化生产工艺包括枯枝落叶预处理、枯枝落叶起堆、堆肥翻堆、堆肥产品分级筛选和产品系列化5个方面。主要原理是把枯枝落叶粉碎,添加有益细菌,再经过高温发酵堆沤制成植物生长的土壤改良剂和高级营养基质等系列产品。基质厂采用化学———生物联用快速发酵技术,使枯枝落叶在20至30天内完全腐熟。
加工技术并不难 孙克君说,转化技术并不复杂,也不难掌握,其中菌种调配是核心技术,但“也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通过实践摸索出来了,就很简单。至于设备,粉碎机贵一点,进口的每台需要30多万元。目前基质厂有两台粉碎机,设备总投资在80万元左右。应该说投资建一个园林垃圾基质厂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并不高。
受困于两大问题 广州市园林公司基质厂并不是国内第一家做园林垃圾转化的企业,几年前北京等地的一些单位也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作为规模化生产的,该基质厂还是首家。
“是不是这种基质生产没什么效益,国内这个产业才没发展起来?”孙克君否定了这个说法:经过科学的调配,他们生产的基质可以用于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盆花生产等领域。在价格上,每立方基质售价180元至200元,与国产泥炭相当,利润却比国产泥炭大得多。市场又大,利润又高,投资回报自然高。
但这更多的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而实际操作中却要面对两大问题。孙克君说,首先是原料问题。目前基质厂的产品供不应求,但工厂又不能满负荷生产。因为基质厂处理的园林垃圾现在只占广州市总量的20%左右。“这些园林垃圾主要从市中心的一些绿地收来的,郊区由于运费贵,园林部门多在当地就进行焚烧处理了。”其次是市场问题。基质厂生产的产品大部分用于绿化工程,今年孙克君准备向农业生产领域推广他们的产品。“从工程量来说,绿化工程潜在需求很大。但因低价竞争等问题,目前只有一些投入较大的重点工程才会用我们的产品。多数工程为了压低成本,一般使用三四十元一立方米的田泥,或直接回填建筑垃圾。”
政府扶持是关键 由于以前是园林局的下属单位,这一特殊的身份为基质厂的发展扫除了不少障碍。孙克君认为,基质厂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园林垃圾回收利用真正成为一个产业,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在我国,目前政府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也投入一部分政府专项资金。但对于园林垃圾的处理,在
法[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