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经营。
谈到林权改革,董先生来了兴致,“我给你讲个故事。”他说,“甲乙丙三人在同一条河边钓鱼,甲钓了很多的鱼,乙和丙什么也没钓着。丙就跑去问甲:‘你怎么钓那么多的鱼,我怎么一条也钓不上呢?’甲反问丙道:‘你为什么来钓鱼?’丙说:‘我是来休息的。’甲说:‘这就是了,你是靠钓鱼来打发时间的;我是靠鱼养家糊口的,咱们钓鱼的目的不一样。’丙又问:‘那么乙呢?他也没钓上鱼。’甲说:‘钓鱼是他的工作,所以钓没钓上鱼对他来讲并不重要,他只要来钓鱼就有一份工资。’丙点头称是说:‘我明白了,只有你才真正把鱼当回事了。’”
“这个故事很形象,用来解释我们过去的一些现象很能说明问题。不可否认,我国的大面积造林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是,过去基本上都是管理者在发动群众造林,而不是经营者自己投入造林。经营主体的缺失,在许多地方造成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的怪现象,这是因为造林的主体就是靠造林吃饭的,如果不造林了,他就没有饭碗了,也就是说,他在乎的是造林,而不是林木;反过来,如果让经营者自己投入造林,他肯定会考虑造林成本的,其他的诸如森林病虫害、火灾等他都会考虑的,因为他是靠树木吃饭的,他在乎的是林木本身。所以,我认为,在中国最迫切解决的就是经营层的问题。”
“林权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哲学里面有一个学科叫科学学,科学学讲的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过去,人们对世界一无所知,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往往是演绎和归纳,根据经验发现规律,然后解决问题,是从局部到整体;现代人对世界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知,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方法往往就要先设计一套方案,明确一个目标,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从整体到局部。因此,要从整体的、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重视事物的发展阶段。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过去,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现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林业的发展也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历史发展阶段,制定政策,确定目标,我认为我们目前进行的两大体系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就是符合这个历史阶段而制定的政策。我们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调查,过去重视蓄积量、面积等,现在我们不仅要重视这些,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以及森林是否健康等。总之,林业的发展既要重视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同时,还要逐步解决林业系统自身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董先生喜欢哲学,特别喜欢哲学里面系统论的理论,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把自己放在系统内,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一件事要把它放在系统内,才能把握它的发展方向。
50年来,他参与了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系统的建立,推动了林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这么多年来,他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自己只是系统的一个部分,自己做的事也只是推动整个体统有步骤地前进。”如今老骥伏枥,他仍奔波不已。“不为别的,就为对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帮一点忙,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他诚恳地对记者说,“目标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在乎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
“8小时睡眠,6杯水,30分钟太阳,两次腿,多动脑子少动嘴。”这是董先生退休后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位充满智慧的可敬的老先生平和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