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配件厂、塑料厂、金银花茶厂等几个企业,山上实行了规模化家庭承包,出现了“工业农业齐头并进,山上山下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
“对自己,就是要严!”虽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刘嘉坤几十年来始终按照党员标准和干部职责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民,不贪不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当村干部三十多年,刘嘉坤经手的资金成千上万,但他从没想过贪占公款、谋点私利。1997年,他到北京上学时竟还欠着5万多元的债务。相反还把自己应得的报酬奖金等,捐献给村集体和困难户不少。他创办的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没动用村集体一分钱,但却主动拿出10%的纯利润回报村集体,5年来共向村里贡献了40多万元用于集体公益事业。
刘嘉坤常讲:“作为农村干部,自身要正,办事要公,账目要清,工作要硬。”无论是修路架电整山治水,还是创办企业建立科技园,他始终冲锋在前,吃苦实干自不必言。在涉及自身和亲朋切身利益面前,他也始终做到好事先让群众,吃亏留给自己,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勇于创新带领乡亲们走向全国发展
随着国家“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再加上“村企不分、管理困难、效益下降”等内部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又陷入了困境。1996年初,他们果断进行产权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将企业全部公开竞标卖给村民。在明确的产权制度安排下,企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2004年,这几家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总值6000多万元,利税500多万元,安置村民和社会就业人员500余人,职工人均收入达到8000余元。
随着企业的改制,九间棚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原来在企业做工的部分村民由于不适合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陆续被辞退了不少。他们经商没门路,回家没地种(村里的土地和果园,已按上级政策一包几十年不变),又陷入了贫困的边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