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新会一圈,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可能就是那整洁亮丽的城市园林绿化,这与新会有着近50年的园林历史有着直接关联。然而,当有人想新会买一盆花时,几乎要穿街走巷四处寻找,才可能在一个居民巷道中找到一个显得没落的花市。厚重的历史沉淀和现代的市场营销脱节,以至新会的花木行业发展得缓慢而艰难,这是目前新会花木业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难题。
园林绿化传承50年
新会城市的绿化美化美名远扬,曾荣获全国第一个绿化县称号,会城园林处还被评为全国园林先进单位,群众性绿化美化活动蔚然成风,并形成传统。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加大园林城市建设力度,扩大了城市绿化面积和绿化运动场所,为市民提供了环境优美的活动空间,城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据了解,新会的园林工作起步较早,于1957年成立园林管理处,培养了一批园艺人员,吸引了一批园林爱好者,带动了群众性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单位及居民喜爱种花养草,见缝插绿,美化了环境,点缀了城市绿化空间,形成了户户泛红、家家飘绿的独特风景。一批单位分别获得全国、全省园林绿化示范单位或先进单位称号。在政府的重视下,1998年,会城菱东的居民巷道形成了古玩玉器花鸟街,把玉器、金鱼、鲜花、苗木盆景等经营集于一体,缓解了当时银花街的交通压力。另外,政府在帝临南路设立了花街,大大方便了群众选购,促进了花木交易,带动了绿化美化业的发展。
两大因素制约花木业发展
“店面太小了,要是能有个大的门面情形就不同了……”菱东花木市场一位专门种植和销售兰花的经营户惋惜地告诉记者。原来这位档主培植的兰花品种有6万多个,但是由于花木销售市场店面有限,摆出来销售的只有数百个。据了解,这样的问题目前在新会花木行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花木场和花木从业者人员众多,但是缺少行业管理,缺少专业花木销售市场。
据了解,该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花木场有18家,而未登记的还有上千家,虽然从业人数不少,但没有行业性管理,园林学会这些群众组织已经解散,行业缺乏交流和技艺切磋,技术培训无从谈起,影响了园林技术的提高,降低了经营效益和影响力。加上此行业发展缺乏引导,经营者只是维持目前的状况,小打小闹,没有形成各自的拳头品种,创出自己的特色。
此外,新会花木经营场所太少,难以形成规模。据了解,目前该区花木销售市场有菱东和帝临南两处地方,但场地有限,地方偏僻,不成气候。菱东花木市场虽然管理规范,但进场经营的花木摊位不过20来间,而且面积不大,一般在二三十平方米左右,通道过窄,展位不多,有的花木场种植的品种多达上千个,但能摆出市场的只有几十种,而且只限于阴生植物,大盆的阳生植物则难以摆设。而且,菱东花木市场由于交通不方便,车辆无法通行,影响了交易销售,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少,除了支付场地费用外,只能勉强维持生意。一些花木经营户感慨地说,江门、中山、顺德等地的花木市场一片红火,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货如轮转,交易量大,同样规模经营者的交易额是新会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新会永安花木场共有3个种植场,总面积230亩,种植品种2000多个,在菱东和帝临南两处地方都有销售点,但展出的品种只有30来个,销售收入不到总收入的1/5。
专业平台助花木业腾飞
新会区园林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花木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有必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新会区花木行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经济。
该负责人认为,要发展新会花木业,首先要成立相关的机构,在技术上给予指导。目前,新会花木业在培植技术上还无法与花都、佛山、中山等地相比,因此,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