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众多水域,水葫芦这一水生植物最近一段时间相继泛滥成灾,外来入侵植物成害的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我国三万多种高等植物种类中,目前已知外来植物有害的便达近百种。由于国内外都没有找到根治这些“生态杀手”的有效途径,大多要依靠原始的人工清除手段,为此付出的防治成本正日益激增。
水葫芦治理费用高达亿元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附近水域航道上漂着大量水葫芦。
据杭州航运部门介绍,今年秋季气温偏高,导致水葫芦疯长,
已严重影响京杭大运河航道的正常通航。新华社发朱引炜摄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一旦成片发生,将覆盖大面积水面,影响到水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最为直接的就是水上航运。在京杭大运河的多处河段,今年罕见的暖冬天气更是加速了水葫芦生长速度,严重妨碍行船。
据悉,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市和福建莆田市每年用于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丁建清分析说,全国治理水葫芦的总费用目前没有准确统计,但至少应超过一亿元,而水葫芦带来的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损失则更大。
在云南省昆明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了一条理想的水上旅游线路,游人可以从市内乘船游滇池和西山。但自90年代初起,大观河和滇池中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水面,致使这条旅游线路被迫取消,目前大观河已改建成地下河。
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外来植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进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比如,大量的水葫芦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有的因此而被废弃,由此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变化,并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同时,水葫芦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地,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又加剧了污染程度。
以水葫芦为代表的外来植物危及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更不容忽视。滇池草海上世纪60年代曾有16种高等植物,但随着水葫芦的侵入,大多数本地水生植物如海菜花等失去生存空间而死亡,到1990年只剩下三种高等植物。
目前,全国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还没有彻底摸清。但有关专家称,入侵植物给国内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为此付出的治理费用每年都将是数千亿元。
关键在于缺乏天敌 事实上,我国境内的水葫芦等所谓入侵植物在其原产地并非就是“害草”。而一些在我国被视为“宝贝”的植物走出国门后,也成为危害国外生态安全的入侵植物。丁建清等有关专家经多年研究发现,大部分引进植物成害的关键在于缺乏天敌,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失衡。
飞机草与紫茎泽兰均属菊科,原产中美洲,大约上世纪40年代前后传入我国云南南部,历经30余年,现已遍布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而且每年以50公里的速度向北扩展。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
正应了中国那句“南桔北枳”的古话,“水土不服”也是一些引进植物致害的原因之一。桉树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由于它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