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邱晓华报道 6月14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管理的最新动态,发布了《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祝列克指出,我国荒漠化、沙化防治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 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据祝列克介绍,国家林业局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2004年组织完成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目前我国政府每年要拿出100亿至150亿人民币用于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今后,防沙治沙工程的投入还要继续加大。
祝列克称,现阶段还要继续推进以下几项防治工作:一、继续大力执行防沙治沙法,依法治理荒漠化问题。二、继续推进工程建设,目前,我国主要推行“六大工程”和“草原保护与治理工程”以及“ 水土保持工程”。三、政策方面要进一步鼓励各阶层投身防沙治沙工程,对为防沙治沙已经建成的林区实行收购的政策,对土地实行更加优惠的使用政策等。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履行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义务。
根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表明,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与1999年相比,减少了37924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与1999年同监测范围内相比,减少6416平方公里。
尽管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但局部地区仍在扩展,甘肃民勤绿洲、三江源头、黄河首曲等地区,受资源利用不当和气候干旱的共同影响,沙化土地仍在继续扩展,生态状况进一步恶化。
此外,因治理而形成的植被正处于恢复阶段,一年生草本植物比例较大,植物群落稳定性差。由于沙区自然破坏力很大,特别是水资源匮乏,生态极度脆弱,植物在这里生长成活十分困难,如果管理稍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植被衰败死亡,致使前功尽弃。
截至目前,我国仍有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其中有50多万平方公里具备治理条件。如果按现有治理速度,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时,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表现出明显的沙化趋势,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根据调查,目前,导致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扩展的主要人为因素并没有根本消除,滥放牧、滥开垦等行为在部分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利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干旱对加速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影响亦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