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落下了帷幕,令人欣慰的是大赛的公正和赛制的改革有了很大进步。除此以外,此次大赛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本届比赛的最大新闻--A、B组的冠军都是“黑马”,而高手纷纷落马。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高手纷纷落马” 现象?
基本功欠缺
不可否认,我们的花艺新军成长了,评判更加公正了,这也是此次大赛黑马频出的重要原因。但问题也并非如此简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花艺界对花艺基本功的重视严重不足,即使是高手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按理说“中国杯”是我国花艺界最高水平的比赛,选手水平应当很高,可在比赛的决赛中不遮盖花泥、作品比例失衡等极为低级的错误层出不穷。整体的基本功不扎实,使得“黑马”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心理压力大
我国的花艺比赛太少,是造成本次比赛“高手纷纷落马”现象出现的又一原因。我国全国性的花艺大赛2至3年才有一次,参赛选手每省只能推举一人参加,通常只有30人左右,即便本次比赛不过仅有60 人,这与全国的花艺设计人员巨大的数量难成比例,即使是高手参加大赛的机会也是少得可怜。由于比赛机会太少,选手根本没有机会在比赛中训练心理素质。大赛来临,高手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新手们则比较轻松,“黑马”也就出现了。
规则限制多
比赛规则的制定是我们应当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本次比赛A组复赛的“‘献给母亲’的花束”和B组决赛的作品“手绑花束”的创作时间均为35分钟,A组复赛的“自选作品”、决赛的“‘神秘箱’橱窗花艺”和B组决赛的“东方式花篮”创作时间为45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选手要审题、整理花材、思考设计方案并且要创作完成,即使是创作一个比较常规的作品已经是比较紧张了。要想设计并创作出高水准、有难度的作品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如此的规则之下,不仅大大降低了比赛水准,也使比赛的观赏性和权威性受到很大的损害,也压缩了高手表现实力的空间。
花材质量差
比赛花材难尽如人意是神秘箱比赛的一个问题。百合、康乃馨、玫瑰、非洲菊,总是那么几样老面孔,别说和国外花艺大赛的花材相比,就是和国内大城市的日常市场相比也是太落后了。如此老旧、完全没有创意的花材,让花艺选手们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正因为上面的原因,才使得“高手落马、黑马狂奔”成为本界比赛的特点。这一结果应当令所有与花艺行业有关的组织、人员们认真思考。这一现象的频繁出现并不偶然,它是我们花艺水平还有待提高的反映,是我们花艺界浮躁心理泛滥的必然结果。透过这一现象,花艺界的朋友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举办、参与“亚洲杯”甚至“世界杯 ”的目的和意义。
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加以改变。一、比赛花材的选择交由“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委员会也应全部聘请高水平的花艺专家担任。二、改变花材选择办法、扩大花材选择范围。加大花材量,并在花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可塑性强的花材。三、延长比赛时间至1.5至2小时。四、改变比赛报名办法、增加参赛选手数量,变比赛为商业性的年赛。
首届“中国杯”已经成为历史,希望她能成为我国花卉行业进步的里程碑,成为促进花卉行业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