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云龙报道 由于缺少有力保护,被业内称为“高度濒危植物”的野生杜鹃红山茶受到野蛮盗挖,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有关专家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应立即撑起保护伞,尽最大可能保护这一“国宝级”的珍稀物种,避免其再遭破坏。
目前,世界上仅在广东省阳春县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过这种极其珍贵的杜鹃红山茶。它集花期长、花色艳丽、耐高温、抗逆性强、叶形独特等多个优良特性于一身,开发价值很高,引来了不少贪婪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叶华谷称,自1986年被发现起,杜鹃红山 茶就一直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和企业高度关注。据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副会长游慕贤介绍,杜鹃红山茶于2003年在金华国际茶花大会上亮相后,国外企业对其极为重视,我国育种者已经着手杜鹃红山茶的引育种工作。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杜鹃红山茶数量下降的原因与当地村民的盗挖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有暴利可图,野生杜鹃红山茶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据统计,目前,野生杜鹃红山茶已从刚刚发现时的近2000株锐减到840株。
记者在阳春县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一些村子采访时发现,当地村民对杜鹃红山茶的生长区域了如指掌。据他们介绍,杜鹃红山茶价格高时一株可以卖到5000元甚至更高,因此村里过半农户都上山挖过杜鹃红山茶。有些村民甚至还说,只要有人出钱,他们现在仍愿上山偷挖。在他们眼里,杜鹃红山茶就是“摇钱树”。
据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黄仕透露,山上挖下来的杜鹃红山茶由于“水土不服”,一般很难成活。因此,众多企业从村民手中高价购买野生杜鹃红山茶后,也几乎没有种活过。当地多位村民向记者表示,他们曾把挖下来的杜鹃红山茶“囤积”在家里,想尽各种栽培办法,但从来没种活过。“这种对珍贵资源的破坏程度令人寒心!”对于因缺乏保护意识而造成的损失,叶华谷非常惋惜。他表示,国家应及早关注杜鹃红山茶的生存和濒危现状,立刻采取措施,以解燃眉之急。(本报将对杜鹃红山茶的保护情况继续予以关注)
(杜鹃红山茶的具体生存状况如何?当地农民又是怎样介入其中?专家对杜鹃红山茶的保护做何建议?杜鹃红山茶的保护还存在哪些尖锐问题?面对问题,有关方面又是如何回应的呢?敬请关注本期4版《记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