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云龙 通讯员李红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菊花研究会、中科院
花卉研究所、北京市园林局、南京市农林局、南京农业大学、上海鲜花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齐聚古城南京,就我国当前菊花育种、生产、出口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我国菊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摆在面前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有历史 没产业 南京市农林局赵菊林客观分析了菊花产业当前的一些不足之处。他说,我国菊花种植历史悠久,但目前生产现状、市场化运作不是很好,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在产业发展上存在生产总面积小、市场运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讲,我国的菊花产业仍处于初步阶段。
有科研 没效益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发棣说:“目前菊花育种工作滞后也是菊花科研的问题之一。现在很多科研单位都有菊花育种的课题组,但产生明显效益的成果很少,许多科研成果没有真正服务于生产。”他认为,从生产企业的需求来讲,科研人员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有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意识,使科研成果得到成功转化。他表示,南京农业大学近年来已培育出一些切花菊新品种,且有望实现规模生产。
有出口 没优势 与会代表对菊花出口难表示出一致的看法。江苏如皋九鼎现代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泽波认为,虽然表面上看来,目前我国菊花出口的势头较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直至海南生产的切花菊都开始出口。“切花菊的主要出口对象就是日本,但我们的产品到达日本之后根本没有竞争力,因为本身生产的品种就没有优势,已经是日本快要淘汰的品种。而大部分产品到达日本花卉拍卖市场之后,就是因为缺乏竞争力,所以卖不上好价格。”顾泽波说。
有沟通 没联合 “现在,菊花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越来越多,但没有真正走向联合。”顾泽波表示,日本的切花菊需求很大,但要求周年供应产品,而国内菊花生产的现状是生产分散、经营分散,达到周年供应生产能力的很少。因此,菊花对日出口过程中,有固定客户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切花菊都是运抵日本的一些花卉拍卖市场,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而大家通过成立合作组织或是协会,集中产品对日出口,会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降低企业的风险。
有政策 没保障 与会代表还就政府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补偿、政府对农业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不少参会代表发言说,目前各地对当地农业企业都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但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今年的“麦莎”给很多花卉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政府部门没有相关补偿政策,这些损失只能企业自己承担。目前,保险公司也不愿给农业企业办理保险业务,使得花卉企业的生产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