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
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里基本上没有浙江商人。对于有“小广州”称誉的陈砦市场,商业嗅觉敏锐的浙江人是没注意到吗?市场里的商户给出的答案是:利太薄了,一般只做经销的浙江人来了也不容易立足。这里商户很多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陈砦市场建于1998 年,当时经营面积是2万平方米,两年后扩大到3万平方米。今年4月,陈砦市场进行了一次搬迁,搬迁后的市场营业面积达到了6.2万平方米,有1000 多家商户入驻,其中大部分是经营花卉的。数百家经营同类产品的聚在一起,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这里,一盆有6株蝴蝶兰的组合盆栽,零售商户的报价是120元,这基本上是北京的批发价格。一个来自福建漳州的商户向记者抱怨,在他们那里,做同一种产品的都会联合起来,大家商量个销售底价。在陈砦,是各人做各人的,相互杀价竞争,生意做得很累,赚钱也不多。
抱怨归抱怨,当记者问几个来陈砦多年的商户为什么不换个地方试试时,他们都笑着说现在还过得下去。一位湖南的商户说,他曾经有过回家乡发展的想法,还专门考察了长沙的花卉市场,比较之后,觉得还是陈砦更适合发展。确实,陈砦有很多吸引他们的地方。“南有株洲,北有郑州”,从地理位置看,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是一个交通枢纽,加上又是重要的商贸城市,这里是做流通业务的好地方。目前陈砦已成为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花卉产品集散地,市场的业务辐射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等地。一个做绿植的商户告诉记者,他平均一个星期从广州进一车货,走货量大,货也新鲜。
陈砦市场副经理白占芳说,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他都会去广州,因为此时那里有200多个陈砦的商户在采购,他主要去做一些服务工作。白占芳说,5年前,广州的货还多为浙江人控制,郑州人去了,感觉对方好像不太重视。现在则大不同,因为采购数量大,当地的生产商都会认真地和郑州人谈。从一些生产商的举动也能看出他们对郑州市场的重视,今年高新园艺就在郑州设立了直销点。
为什么陈砦花卉市场的产品销售面如此之广?这不得不说到让经销商头痛的一个问题:微利。一位刚从云南进回一批大花蕙兰的商户说,他现在不同品质三箭的花批发价格分别是60元、80元、100 元,如果换一个经销量不大的商户去拿货,这种价格都买不到。他说现在只能靠走量。这种现象在绿植上更明显,陈砦的价格基本与广州产地报价是一样的,部分品种甚至还低于广州。经销商们说,利润确实低,有时一车货也就赚几千元钱,但正因为价格低,才吸引了外省客户来陈砦采购,陈砦的影响力也一天天增强,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从这方面看,恰恰是商户抱怨最大的微利问题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白占芳说,听到商户的抱怨,他是有喜有忧,喜的是价格低让市场有竞争力,忧的是如何让商户们赚到更多的钱。现在白占芳想明白了,只有市场做大了,商户才可能做强,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目前,陈砦市场上的批发户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专门做凤梨的,有专门做红掌、竹芋的,还有做热带兰、绿植的等。这些商户不仅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有较强的采购能力,有的还与大生产商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商户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市场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河南花木产业的发展。现在,河南本省的产品已占陈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蝴蝶兰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草花、菊花也已形成规模生产。本地产品比重的增加,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市场竞争力也相应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