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路以线的形式构成园林的交通网,是造园的要素之一。在园林中,许多景观的构成,设计思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园路。
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园林风景是由许多局部景观(景区、景点)构成的整体。若干个景点组成一个景区,再由若干个景区组成整个园林。如圆明园有40景,承德避暑山庄有72景。如果这些局部景观之间没有联系纽带的话,那么必然如散沙一盘,也就不成为一个完好的园林布局。只有当各个景点经一定的游览路线———园路串连起来时,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园路组织着景观的更替变化,决定着各园景空间的位置关系,是整个园林的骨架。
园路是园林的“血管”。园路起到一种引导、输送“血液”的作用,这种园林中的“血液”就是审美主体———人,因为造园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让人欣赏游览。园路规定各景点的展示程序,显现方位和观赏距离。从园路看到景点的距离是最佳审美间距,而其方位则是观景的最有利最合理方位。园路把所有的景点都控制在游路网的有效欣赏范围之内,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使游人在循序渐进的观赏中,领会不同景点的形式美,并随着景区意境的上升和变化,产生相呼应的审美感受。《红楼梦》第十七回描写贾政等人游大观园,丰富的景观就是在曲折回环的游览线路上层层推演出来,移一步换一景。可以这么说,园路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导游。
园路组织景观旋律。完整的园林一般有“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主景)———转折———收缩———结景———尾景”这样的序列,犹如乐曲快慢、强弱、高低、张弛的交替变化。那么,如何产生音乐般的旋律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道路的起伏和曲折变化(当然也离不开其他造园要素)。当游人的视点沿着蜿蜒起伏的园路不断变化着,两侧景色不断地层层展开,又不断地渐次消逝,步移景异,好像音乐中音符和乐段一样,不断地跳跃着,园路的每一转折都好似音乐节奏的转换点。当由一条幽幽竹径或长廊经过一方小庭或草坪时,线型的特点消失了,就好似时断时续的乐章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空白处,但音断韵连。当踏着卵石路面走过一段长长的洞径,前面豁然开朗,就好似乐章正演奏到了明快的乐段。这种不断变化着的节奏,构成了园林的主旋律。
园路可以放大空间。园林是一种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综合艺术,要表现咫尺山林的意象,需要通过园路的起伏曲折、回环往复,于限制中求自由。“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蜿蜒的曲折,增加了游园的时间和空间,并使游者左右顾盼有景,增加了游人感知的审美信息量,从而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园路是路,也是景。一个成功的园路设计应该是个艺术品,当你在较高的视点去欣赏一条曲直相宜、高低错落地盘旋穿插于各景区、景点之间的园路时,你会感觉到它那自然的断续蜿蜒,极富线条的韵律美和质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