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牡丹小盆栽、牡丹切花的调查之后,记者发现催花牡丹始终是牡丹产业中发展比较成熟,效益也相对可观的一种经营方式。特别是年宵花市场对催花牡丹需求量的增加,异地催花已经十分普遍。据了解,目前除了西藏以外,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催花牡丹的身影。然而近年来,令种植户感到忧虑的是,催花牡丹产量越来越大,但市场价格却逐年走低。业内专家认为,只有尽快提升品质、改良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改进销售方式,催花牡丹才能走出困境,持续发展。
规范催花技术确保品质稳定
山东菏泽一位有着20多年催花经验的牡丹种植户告诉记者,1980年冬天,他们第一次到广州进行催花,当时由于市场上催花牡丹很少,一朵花标价50元,如果一盆有六七个花头,就卖到300多元。如今不行了,市场上催花牡丹数量多了,人们对品质的追求也高了,市场再也没这个价了。今年年宵期间,一盆七八个花头的牡丹也就卖六七十元,平均一个花头还不到10元。
“催花牡丹价格下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品质问题。”中国
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秦魁杰认为,我国牡丹种植面积虽然数量可观,但基本上都是农户分散经营。由于形不成规模化生产,催花技术都是农户依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摸索而来,技术性指标没有统一标准,可变性和随意性非常大,根本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样一个品种,交给两个人去催花,品质可能大不相同。
“规范生产技术是确保催花牡丹品质稳定的关键。”菏泽牡丹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李利华告诉记者,从2000年到现在,菏泽生产的催花牡丹已经突破150万盆。但由于品质良莠不齐,以次充好,低价倾销现象十分严重。为此,去年他们制定了《菏泽牡丹催花技术规程》并已经通过了国家验收,今年将全面推广。
河南洛阳的催花牡丹也同样面临规范生产的问题。据洛阳市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金志伟介绍,2005年,洛阳市催花牡丹达到16万盆,但由于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不等,催花品质参差不齐,既浪费了资源,也损害了洛阳牡丹的声誉。为此,他们专门组织牡丹专家编写了一套《洛阳牡丹催花管理技术规程》,并制作了《洛阳牡丹催花技术》教学光盘,在广大种植户中宣传和推广。另外,他们还制定了省级催花标准,对达到标准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并采取挂牌销售、按级定价的方式,有效控制了劣质产品对市场的冲击。
加大推广力度丰富催花品种
菏泽花农赵弟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用于催花的牡丹品种不到10个,基本上以最常见的红色和粉色为主,其中,‘大胡红’、‘大富贵’、‘肉芙蓉’、‘银红巧对’等几个老品种的数量最大。
“并不是没有新品种,而是我们对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不够,还没有摸索出一套完整栽培技术。”一直从事牡丹新品种引进和种质资源保护的洛阳市花木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淑玲告诉记者,他们一方面对现有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新品种。连续3年,他们每年都要从国外引进10多个新品种。这些品种中有不少是适合催花生产的,目前他们已经扩繁了10万株,下一步将在种植户中进行推广生产。
据统计,目前菏泽的牡丹品种有上千个。特别是近年来,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适宜催花的牡丹品种也由原来的十几个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个。
“品种虽然丰富了,但由于农户还不掌握这些新品种的生长习性,根本不敢贸然引进种植,更不敢轻易拿来进行催花生产。所以他们的催花品种仍然是几十年前的老品种。这些品种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更新品种迫在眉睫。”菏泽牡丹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贵宾表示,为了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催花栽培技术,他们将率先在几个龙头企业中进行新品种的试种。
改进产品包装迎合市场需求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催花生产者大多用炉渣和泥炭的混合基质,黑灰色的炉渣看上去很不美观。另外,为了减轻重量,有的干脆栽植在白色塑料盆中,花开得再好,也显得不上档次。因此,我们在进货之后,必须要进行换盆和包装,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在北京莱太花卉市场经营牡丹催花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眼下年宵花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在包装上多动脑筋。
除了包装要改进外,催花牡丹的销售形式也应求变。由于催花牡丹属于木本植物,干茎部分木质干枯,在盆与花之间形成空洞。另外,再加上催花后叶片稀少、泛黄,因此单株销售效果欠佳。去年年宵期间,上海一家公司率先推出了组合盆栽牡丹。花大色艳的牡丹配上藤筐、竹篮,几株嫩绿柔美的常春藤点缀其间,让枝干丰盈起来。这样的组合盆栽牡丹,每盆售价在200元左右。 □本报记者 边凤斌 寇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