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园林史上,雕塑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一传统依然保留。而现代雕塑对景观设计的实质作用,是它自身的某些派别朝向特定的方向发展才产生的。首先是走向抽象,其次是要走出画廊,在室外的土地上进行创作。这里并不是指简单地将博物馆中的作品搬到室外;也不仅仅是指为某个室外的环境创作特定的雕塑,使雕塑成为环境中和谐的一分子;更重要的是指那些在自然的土地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并将自然环境构成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雕塑与环境之间有着真正密切的联系。然后是扩大尺度。无论是在喧嚣的城市还是渺无人烟的旷野,为了能和大尺度的建筑和无边的原野相衬,雕塑的尺度不可避免地扩大、再扩大,直至达到人能进入的尺度,成为能用身体体验空间的室外构造物,而不仅仅是用目光欣赏的单纯的艺术品。再有就是使用自然的材料,特别是自然界的一些未经雕琢的原始材料。有的时候,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力量,如刮风、闪电、侵蚀等,也成为一些大地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些雕塑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时,与景观作品相比较,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区别,这两种艺术的融合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艺术界,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已有相当地扩展,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经模糊了,特别是在景观设计的领域里。较早尝试将雕塑与环境设计相结合的人,是艺术家野口勇(I sam u Noguchi 1904-1988 )。野口勇在现代雕塑史上是一位国际性人物。他的母亲是美国作家和翻译家,父亲是日本诗人。野口勇跟随母亲在日本长大,13岁时独自回到美国。后来学习雕塑和绘画,并且完成了大量景观设计作品。1956 年,野口勇被任命负责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 NESCO )总部庭院的设计。这个0.2公顷的庭院是一个用土、石、水、木塑造的地面景观,分为两个部分,上层的石平台,有坐凳和圆石块,下层布置了植物、水池、石板桥、卵石滩、铺装和草地。这个园林中有明显的日本园林的要素,如耙过的沙地上布置的石块,水中的汀步等,一些石头是特意从日本运来的。设计工作持续了两年,其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野口勇留在日本,寻找合适的石材。今天,庭院已经因树木长得太大而不易辨认了,但是树冠底下起伏的地平面的抽象形式,仍然揭示了艺术家将庭院作为雕塑的想法。野口勇主张艺术家的社会目的———不是为了博物馆的收藏来创作,而是为公众的愉悦,为了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为丰富。这也许是他涉足公共环境领域的内在原因。他发展了景观设计的形式语汇,在塑造战后景观设计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