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目前,云南
花卉出口国和地区达35个,今年出口额有望突破50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种球、种苗和插穗的出口也出现了喜人局面,请看———
种球出口旺涨
目前全省有彩色马蹄莲生产企业10余家,年产商品球约400万头,去年刚组建的昆明丹辉马蹄莲公司,今年生产马蹄莲组培苗达500万株,成品球产量约100万头。自从该公司从新西兰进口一批优质“彩马”种源后,通过资源整合,引进吸收再创新,提高了种球国产化率和品质,吸引了国外客商前来采购。今年4至7月,丹辉马蹄莲公司向日本和黎巴嫩出口直径3至5厘米的“彩马”种球1万余头,平均每粒售价6至10元。事实上,自去年10月昆明美兰花卉公司向荷兰出口10万头“彩马”种球,首先打破云南无种球出口的局面后,云南许多公司的种球出口便日益旺涨。
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臧健说,在去年生产“彩马”种球80万粒、切花10万支、盆花3万盆的基础上,今年公司又扩大“彩马”种球生产面积,种球、切花和盆花分别增加25%、200%和33.3%。3月,臧健公司向荷兰提供了2万头黄色品种“彩马”种球,这批种球质优价廉,受到国外客户的青睐,并表示了继续采购的愿望。最近,臧健、美兰等多家公司负责人均向记者透露一个好消息:今年底至明年初的种球收获季节,他们的国外客户将到云南考察,以期订购更多优质“彩马”种球。
除“彩马”种球外,臧健公司去年首次出口60万余粒剑兰开花球至越南,逐步打开了越南市场。
种苗强势凸显
近两年,云南作为全国种苗生产中心的格局已显山露水,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国的花卉企业也开始与云南企业合作生产优质种苗和插穗。昆明虹之华公司与日本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供销关系,并获得了市场流行的菊花新品种,在昆明市嵩明县建立了200亩菊苗生产基地,每年向日本提供几千万株菊花插穗。目前,该公司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并准备于10月份开始出口第二批菊苗,到今年底将达到5000万株、百余个品种。个旧锡都花卉公司与国外客商合作生产天竺葵种苗,今年上半年达到400万株,出口到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随着云南花卉生产能力的提高,国外对大宗切花品种种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云南英茂花卉公司每年向日本输出康乃馨种苗达500万株,占英茂公司康乃馨种苗年生产总量的40%。此外,蝴蝶兰、大花蕙兰等洋兰种苗也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如2005年庆成公司出口美国和日本的蝴蝶兰种苗约10万株、大花蕙兰种苗约20万株。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显然,云南种球、种苗的出口已呈上升趋势,部分企业已掌握了种球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小规模化的国产化生产,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种球出口品种单一。到目前为止,仅“彩马”、剑兰种球实现了出口,而百合、郁金香等种球的出口至今仍是空白。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球根类花卉新品种研发能力上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种球国产化率还很低,缺乏全程生产商品球的能力。
其次,种球品质不稳定,无法满足国外对优质种球批量采购的需求。以“彩马”为例,许多国外客商购买了云南企业生产的“彩马”种球后,都非常满意,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稳定供货,缺乏生产后劲。出口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生产设施和提高技术水平,以期早日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种球。
最后,出口种苗仍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种球和种苗。
为改变云南花卉生产用种球、种苗种源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今年云南省已明确提出拟在昆明、玉溪、迪庆、昭通和丽江等地区建立种球和种苗繁育基地,争取到2008年发展7000亩优质种球、种苗繁育基地,为“云花”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丹辉公司彩色马蹄莲种球扩繁室
李广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