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化公司与共和国同岁,54年来为广州播撒过无数绿意和美丽。很多人认为,这个隶属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的绿化企业占尽天时地利。然而,当该公司总经理林鸿辉打开他的话匣子,我们才发现,他们在前进途中并非象人们想的那样一帆风顺。
曾经的辉煌
广州市绿化公司拥有1个设计分公司、2个工程分公司、1个养管分公司、4个苗圃及一支绿化抢险队。在广州,该公司以承接大型工程扬名业内,广州的许多“标志性”景观,如广州白天鹅宾馆、天河体育中心、云台花园和广州雕塑公园等绿化景观均由该公司设计施工。近年,该公司又承担了机场立交桥、天河火车站上下广场、珠江两岸景观、广州英雄广场等多项大型园林绿化配套工程。
林鸿辉说,广州市绿化公司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良好的市场信誉。2001 年,该公司在广东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 SO9002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截止到目前,该公司所承接的所有项目质量全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去年,广东省首次评选绿化景观优秀建设项目,由该公司负责施工的广州市火车东站广场绿化工程成为唯一获得“省优”的项目。
在列举这些骄人的成绩时,林鸿辉并没有明显的优越感,他说那些是“曾经的辉煌”。林鸿辉说,现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无论实力多么强大,如果不居安思危,都有可能面临比较被动的局面。
今日的困惑
据林鸿辉介绍,现在广州市规定,无论投资方是国家或是私人,只要绿化工程量达到一定数额,必须招投标。这意味着即便该公司是园林局下属单位,也不再拥有特权。林鸿辉说,论实力和水平,广州市绿化公司独立应对市场不成问题。但是,目前的市场并不规范,恶性压价、联合围标等无序竞争现象很多,一些小公司因为报价低,在招投标时反而屡屡中标,给不少大型公司带来压力。
外部压力增加,内部管理也存在一定难度。1999年,该公司由事业单位转制为自收自支的企业,但遗留下许多计划经济的包袱。比如公司的退休工人有152人,每年仅支付退休金就超过300万元。公司内部人员结构也比较复杂,既有全民所有制职工、集体所有制职工,又有合同工和临时工,分配制度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林鸿辉说,这种企业运转市场化,人员安置却未市场化;收入已经市场化,支出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现状已成为企业进步一大阻力。
积极的对策
沉重的企业包袱、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能削减广州市绿化公司敢争市场之先的信心。林鸿辉说,广州市绿化公司将不断求新求变,努力站在市场最前沿。
其一: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为增加市场份额,该公司近年开始走出广州市,到其他地方承揽工程。林鸿辉说,当前公司到外地做工程主要是打品牌,保证每一个工程都是精品。
其二:依靠科技,提高植物材料品质。2001 年4月,该公司与广州市园林科研所合署办公。林鸿辉认为,这将是公司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公司的花卉和种苗生产将上一个新台阶,新品种应用到工程上也可促进施工效果的大幅提高。
其三:加强培训,用人择优。该公司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先后派30多人参加学习培训,计划用3年的时间,使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65%。并尽快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职务、年龄、学历界限,实行竞争上岗,建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其四:规划产业链。以“科技+规模+专业”为目标,以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为主业,以科技带动苗木、花卉和基质规模化生产,在企业内部形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