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辽宁丹东一个
花卉生产基地看到,
一栋栋设施简陋的温室大棚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培育了一年多的高山杜鹃小苗。面对日渐长大的上百万株高山杜鹃苗,种苗生产商脸上流露出的不是喜悦之情,而是无限的焦虑与不安。
“我们在3年前开始做高山杜鹃组培苗的时候,的确对高山杜鹃的市场分析不足。当时看到进口高山杜鹃在年宵市场上能卖到上千元的高价,认为只要通过组培生产,迅速扩大产量,同时利用本土化的价格优势,就一定能占领这个高端市场。但没有想到,组培苗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年出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株。这么大的量如果光靠自己的力量将其一点点养大并培育成成品花再出售,基本不太可能,只有吸引更多的种植者购买我们的种苗,才是出路。但从目前来看,种植者似乎对高山杜鹃并不感兴趣,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在决定组培之前没有认真考虑和分析的。”一位生产了近50万株高山杜鹃组培苗的郝先生满脸愁容地说。
记者旁白:像郝先生这种情况,在丹东市还有三四家。据粗略统计,目前仅这里的高山杜鹃组培苗就已经达到100多万株。这么集中的产量,在我国还是头一次出现。以前在河北、江苏、上海等地也有几家企业生产高山杜鹃组培苗,但数量都不大,少则一两万株,多则不过10万株。在没有想好出路的情况下就繁殖出这么大的量,无疑是生产场家在决策上出了问题。而种植者为什么对高山杜鹃兴趣不浓呢?
在采访中,当问起种植者为何不愿意种植高山杜鹃时,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目前栽培技术不成熟,种苗又太贵,1年生的小苗每株15元,而且培育周期长,1年生小苗要养四五年才能培育成株形丰满、冠径约50厘米的盆花。这么长的栽培时间一旦出现问题,损失惨重,风险这么大我们哪敢种啊。”一位曾经购买过高山杜鹃种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买进了2000株2年生的高山杜鹃苗,当时每株苗的价格是50元。由于种苗供应商没有提供成熟的技术指导,他们只能套用比利时杜鹃的栽培技术,结果生产出来的成品花不仅株形欠佳,春节也没有按时催出花来,连每盆80元的成本价都卖不出去,一下子赔了十几万。
记者旁白:高山杜鹃出现在我国年宵市场上也不过六七年时间,早期基本上从比利时、德国、荷兰等国家进口,市场价格的确贵得惊人,千元一盆不足为奇,现在每盆的进口价格也不低于300元。近年来,随着国产高山杜鹃的逐渐上市,价格正在逐年回落,每盆批发价降到约150元,市场零售价在二三百元。尽管如此,仍有利可图。如果种苗供应商能为种植者提供一套完善成熟的栽培技术,种植户怎么会对高山杜鹃不感兴趣呢?
“其实,目前我们的栽培技术正逐渐成熟,包括基质、肥料也越来越专业,但很多种植户还是不敢大量种植,每年从我们这里买苗的最多也不过1000株。我想除了技术问题外,就是对高山杜鹃的市场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在我国较早从事高山杜鹃组培苗生产的河北石家庄燕赵种业负责人李志斌认为,高山杜鹃作为年宵高档盆花,其市场需求量是有限的。目前我国每年年宵期间高山杜鹃的上市量约4万盆,其中一半是进口货,一半是国产货,而丹东现在一下冒出100多万株小苗,市场压力实在太大了。如果几年后这批小苗培育出成品花并全部投放市场,必将引发一场残酷的价格战。
记者旁白:技术不成熟,种植户不敢种;年宵市场容量小,多了不值钱……看来这100多万株高山杜鹃小苗还真的有些生不逢时。既然作为年宵盆花来生产难度大,风险也多,难道就不能寻找其他出路吗?
“要发展国产高山杜鹃,我认为出路有三点,第一是尽快提高盆花的栽培技术,让种植户不仅敢种,而且还能种好,让国产花逐渐替代进口花。第二是应在高山杜鹃种苗的出口上多动动脑筋,我们既然具备了组培快繁技术,生产成本也不高,相信出口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第三是逐渐把高山杜鹃打入城市园林绿化市场。”
中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秘书长李勇认为,高山杜鹃不仅花姿雍容,色彩艳丽,而且既有高达数米的乔木,又有矮状丛生的灌木,是非常难得的园林绿化品种。另外,高山杜鹃在寒冷的东北地区能耐-26℃的低温,同时又可以在低海拔、高温、高湿的福建厦门地区生长,栽培地域非常广。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在进行高山杜鹃的露地栽培试验。
记者旁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