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印芳报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牡丹课题组在组长张秀新博士的主持下,2006年从中原牡丹品种群中选择了60多个优良品种、1500多株牡丹进行年宵催花研究,目前这些牡丹已经进入温室。此前,课题组已经连续多年催出了长势好的年宵牡丹。
张秀新博士介绍,虽然中国牡丹春节催花栽培历史悠久,但现在仍面临很多难题:首先是催花技术亟待完善,其次是用于催花的品种单一。目前常用于催花的牡丹品种只有10余个,多为红、粉色,这些品种虽然扩繁容易、生长速度快,但其中一些并不适合催花。
目前,张秀新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已经研究出一套相对稳定的牡丹催花技术。催出的年宵牡丹新根生长良好、叶片发育正常、植株花叶并茂。正是由于在催花过程中有大量新根产生,这些牡丹在春节开过花后,依然生长良好,通过适当养护还能在次年春季正常开花。不久前,日本最大的牡丹经销商安部充在参观了课题组的催花牡丹开花情况后赞叹说,日本目前的催花牡丹很少能达到这样花叶并茂的效果。
课题组在不断研究催花技术的同时,还着重筛选适合催花的牡丹品种:即对低温要求不苛刻、反季节栽培生长期短、花叶协调观赏性状好。他们已经从50多个牡丹品种中筛选出了8个新的催花牡丹品种。张秀新说:“希望能选出适宜催花的小型盆栽牡丹,这样可以降低催花成本,从而加快‘帝王之花’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