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插花艺术从最初实用性的佛前供花逐步发展演变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在其漫长的历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热衷此道的人来说,激动之余又有些遗憾。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插花艺术尚不具备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没有一个总体的发展规划,特别是插花教学以及理论研究方面较为薄弱,造成了这门传统艺术后备力量的不足。
在国外,一谈到东方插花,人们首推日本插花,相反,具有1500年历史的中国插花却鲜为人知,这是非常可悲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插花论著的国家,如唐代罗虬的《花九锡》,明代袁宏道的《瓶史》(1599年),张谦德的《瓶花谱》。特别是《瓶史》被公推为世界上最早最系统介绍插花的专著,1781年(日本江户时期)在日本刊行,并把当时中国文人式插花推广到了日本,后在日本产生了以作者名字命名的“宏道流”插花。由此可见,中国的插花曾对日本花道产生过重大影响。为什么在以后的发展中就不及日本呢?其中主要原因是过去中国插花大都集中于文人雅士、官宦家庭,普及面不广,社会经济固然也是一方面原因,但一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教学体制是最主要的因素。
产生于日本平安时代(905年—1140年)的日本插花,一是依托传统的家元制世代相传,二是在1887年(明治时代)把插花教学引进了学校,特别在女校中推广,逐步建立起自己民族风格的教学体制。进入昭和时代,日本的插花事业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如1935年插花教学进入日本广播电视,1941年由政府牵头设立了全日本花道协会,1949年文部省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花道展,1955至1958年日本把东方的插花介绍到了欧洲国家,并在当地的国家级美术馆举办展览,传播绿色文化。这一时期日本插花的形式更趋自然,更注重人的个性在插花艺术中的表现和发挥。
在我国,插花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历史断层期也相当长,再次复兴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这20多年中我国的插花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中华妇女兰艺社,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式插花艺术上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她们把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画卷轴上的插花作品复制下来,制成可观赏的作品,分为宗教式插花、宫廷式插花、文人式插花、民间式插花进行展出,为整理和研究中国古典插花样式起到了推动作用。1993年在北京成立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但有规模有系统的教学体制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今,人们对插花艺术以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只重视一件作品的优劣,很少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插花这门艺术在现实及未来生活中生存空间的问题。
插花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如何用教学的手段与现代装置艺术、构成艺术、广告艺术相结合,寻求和开拓出更广泛的发展领域,是我们插花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突然想起袁宏道《瓶史》
中所说的,“花之所谓整齐,正以参差不伦,意兴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最高艺术境界,而这种境界是通过内省、直觉和感悟来达到的,如把这一美学思想引申到整个艺术发展领域是有失偏颇的,也许会造成局部领域很优秀,总体发展失去平衡的“贵族艺术”。只有尽快发展和建立起自己的教学体制,培养出广泛的插花爱好者队伍,中国插花艺术的后备力量就大大增强了,后劲也就足了,正所谓“学习须从规矩入,神化亦从规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