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广州的城区气温一直在上升,平均气温比市郊高出3℃,热岛效应明显。为缓解热岛效应,广州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投入50亿元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青山绿地”工程。
工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城市气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气温升高。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年平均气温为22.0℃,1998 年为22.8℃,2003年为23.1℃,广州市区气温又比郊区高出3℃左右。
据园林和环保专家分析,城市化直接导致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的改变,原本是农田、果园、湿地等自然下垫面,现在变为大量硬质铺装、柏油马路及各种建筑墙面。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速度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要快很多,以致产生严重的热岛现象。
据园林部门多年的研究资料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热岛强度愈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就会明显被削弱。当覆盖率达到40%以上,该区域基本不会形成强热岛的现象。当覆盖率大于50%时,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规模大于3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基本上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的温度相当,绿地里舒适度和环境的状况与郊区基本是一样的。
因此,广州市政府提出“森林围城”,通过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缓解热岛效应的目标。在广州市范围内实施“青山绿地”工程,用“三纵四横”的楔形林带廊道,把城市块状、点状、环状的绿地和郊区的山林、果园、农田等连接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些楔形的绿色通道从城市边沿的东、南、北三个方向插入市中心。当大气比较静止的时候,城市中心区的空气因为气温比较高,热空气会上升,郊外相对较冷的空气就会顺着“三纵四横”的楔形廊道进入市区补充,使市中心的空气得到交换,形成“城市供氧调温风道”。
目前,此项工程已做出具体规划。按照规划,到2007年广州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2%,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新增绿地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广州市“青山绿地”工程由三个部门共同实施。
广州市林业部门负责完成9条郊区绿色廊道林带,5片森林地带, 2个生态园林景点,同时改造86平方公里的林相。广州市园林部门负责完成9个城市出入口、28个城市景观广场、15个城市生态园、12个城市中央绿地、50条城市道路、87个街道游园和11条河道的城市绿化建设,使新增绿地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广州市国土部门负责完成广州市周边338个采石场的复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