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然与一位经营进口花的老板闲谈,他告诉记者,自己每进口一批高档
花卉后,都会同时在国内补充一些同类但价低的货,分出不同价位一起卖,因为尽管这种花卉消费前景很好,但“不少消费者只能接受低价位的东西”,自己不尽快动手,也会有不良商家占领这块市场。
说这话时,老板显得有些无奈。他说,“表面上两种档次的产品差异看不出来,甚至有时候,国产的比进口的外观还好,但是它们的抗性等内在质量是不能相比的”。拿现在卖得挺火的水生植物来说,老板介绍,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起码有这些差异:进口产品可以抗10摄氏度的低温,国内产品刚到15摄氏度就会濒临死亡;进口产品可以40天不换水而正常生长,国内产品10天不换水就开始腐烂;进口产品出根快,养护不久就可以分出多棵植物,而国内产品生长速度缓慢等等。
老板说,不是崇洋媚外,事实上,国外目前在品种选育上确实投入了大量资金、精力,他们的生产成本高了,东西自然会卖得贵,价高的背后,绝对不仅只是“进口”、“空运”这些概念。也因此,这些产品好养护、活得久,实际上,顾客的使用成本是降低了。反过来,国内的一些产品价格低,质量也低,实际上是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在看得见的价差背后,那些隐形的质量差异,许多消费者是茫然不知的。据了解,这位老板同时经营进口与国产花卉,销售状况基本持平。是否向顾客解释了它们的差别呢?老板说,肯定会,但顾客或者听不进,或者不能理解。正是这种现状,使商家的经营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呼吁商家提高产品质量,但是现在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来,当商家提供了质量好的产品,消费者是否能够辨别,能够给与肯定呢?看来,怎样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而不是一味追求低价,正在成为一个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问题。